《风入松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9:03: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飘飖萤火小林间,时去复时还。
林边谁在微声语,正和著淡月清蝉。
只自遥遥飘过,留它夜色阑珊。
年年春草长还残,萤火与谁关。
呢喃又有青春伴,厮磨尽鬓影衣环。
依旧遥遥飘过,遥遥飘堕秋阑。
白话文翻译
在小林间,萤火虫飘荡不定,时而飞去,时而回来。
林边有人在轻声交谈,正与淡淡的月光和清脆的蝉鸣相映成趣。
它只是悄然飘过,留下夜晚的迷离。
年复一年,春草依旧生长,却也渐渐凋残,萤火虫与谁有关系呢?
低声的呢喃中,又有青春伴随,直到鬓发和衣裳相磨。
它依然遥遥飘过,渐渐地飘落在秋天的栏杆上。
注释
- 飘飖:形容轻盈飘动的样子。
- 阑珊:形容夜色渐深,光影微弱的样子。
- 呢喃:低声细语,轻声说话。
- 鬓影衣环:形容头发和衣服的影子,暗指青春的流逝。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明显引用古代典故,但“萤火虫”作为自然的象征,常与孤独、离别等情感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生于20世纪中叶,作为当代诗人,致力于探索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其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风入松三首》是卢青山对自然与人情的描写,反映了他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感悟,尤其是在春夏之交,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萤火虫的意象传达了对青春与自然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风入松三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诗歌的开头,萤火虫在小林间的飘荡,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仿佛在描绘生命的脆弱与美丽。随着“林边谁在微声语”,诗人将目光转向人类,人与自然的对话,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
“年年春草长还残”,时光的流逝不可逆转,青春与生命在不断的轮回中显得愈发珍贵。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萤火虫的存在似乎在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呢喃又有青春伴,厮磨尽鬓影衣环”则表现出对青春的珍惜与眷恋,尽管时光无情,但那份记忆依然鲜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生与死、春与秋之间的辩证关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飘飖萤火小林间:描绘了萤火虫在林间轻盈的舞动,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 时去复时还:表现出萤火虫不定的飞行,暗示生命的无常。
- 林边谁在微声语:引入人类的活动,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 正和著淡月清蝉:描绘了宁静的夜晚,月光与蝉鸣相映成趣,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只自遥遥飘过:萤火虫的飘动似乎在时间的长河中显得渺小。
- 留它夜色阑珊:夜色朦胧,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
- 年年春草长还残:自然的轮回,春草虽生长,但也显现出衰败的一面。
- 萤火与谁关:反问,表达对生命与他人关系的思考。
- 呢喃又有青春伴:青春的存在给人以安慰,低声的呢喃中蕴含着情感。
- 厮磨尽鬓影衣环:描绘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暗示青春的流逝。
- 依旧遥遥飘过:萤火虫在时间的长河中继续飘荡,象征生命的延续。
- 遥遥飘堕秋阑:最终落到秋天的栏杆,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萤火虫比作生命的象征,表达生命的脆弱。
- 拟人:萤火虫与人类的微声语形成对比,增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感。
- 对仗:如“年年春草长还残”,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美丽,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萤火虫: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小林:自然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宁静。
- 月光与蝉鸣:象征和谐的自然环境,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 春草与秋阑:自然的轮回,暗示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飘飖”指的是什么?
- A. 自由自在
- B. 轻盈飘动
- C. 迅速飞行
答案:B
-
“年年春草长还残”中的“残”指的是什么?
- A. 只剩下
- B. 逐渐凋零
- C. 生生不息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呢喃”最接近于哪个词?
- A. 争吵
- B. 低语
- C. 高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夜喜雨》与卢青山的《风入松三首 其二》在描写自然的细腻程度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杜甫的诗歌中更多地融入了社会现实,而卢青山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选》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的诗词研究文章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