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暮春)·春又晚。风》
时间: 2025-01-04 09:56: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暮春)·春又晚 春又晚。风劲落红如剪。睡起绣床飞絮满。日长门半掩。不管离肠欲断。听尽梁间双燕。试上小楼还不见。楼前芳草远。
白话文翻译:
春天又到了尾声。风势强劲,落花如同被剪刀剪下一般纷纷飘落。醒来时,绣床上满是飞絮。白天漫长,门半开着。不管离别的痛苦多么深切。听着梁间双燕的呢喃。尝试登上小楼,却依然看不见。楼前的芳草延伸得很远。
注释:
- 风劲落红如剪:形容风力强劲,使得花瓣像被剪刀剪下一样飘落。
- 绣床飞絮满:指床上布满了柳絮等飞絮。
- 日长门半掩:形容白天时间长,门只是半开着。
- 离肠欲断:形容离别的痛苦非常深切。
- 听尽梁间双燕:指听着梁上双燕的呢喃声。
- 试上小楼还不见:尝试登上小楼,但仍然看不见想见的人或景。
- 楼前芳草远:楼前的芳草延伸得很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康与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通过落花、飞絮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离别之情的抒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暮春为背景,通过描绘风劲落红、绣床飞絮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氛围。诗中的“不管离肠欲断”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切感受,而“听尽梁间双燕”则通过双燕的呢喃声,增添了一丝温馨与宁静。最后两句“试上小楼还不见,楼前芳草远”,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人或景的思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又晚”:点明时节,春天即将结束。
- “风劲落红如剪”: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风力强劲,花瓣纷纷飘落的景象。
- “睡起绣床飞絮满”:醒来时,床上满是飞絮,暗示了春天的气息。
- “日长门半掩”:形容白天时间长,门只是半开着,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 “不管离肠欲断”:直接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深切感受。
- “听尽梁间双燕”:通过双燕的呢喃声,增添了一丝温馨与宁静。
- “试上小楼还不见”:尝试登上小楼,但仍然看不见想见的人或景,表达了思念之情。
- “楼前芳草远”:楼前的芳草延伸得很远,增添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风劲落红如剪”,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风力强劲,花瓣纷纷飘落的景象。
- 拟人:“听尽梁间双燕”,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双燕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温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暮春时节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诗中通过对落花、飞絮、双燕等意象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人或景的思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落红: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
- 飞絮:代表着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轻盈。
- 双燕:象征着温馨与宁静,也可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芳草: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劲落红如剪”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的“离肠欲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惊讶
- 诗中的“听尽梁间双燕”一句通过什么手法增添了诗的温馨感?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康与之的《谒金门(暮春)·春又晚》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更多地关注国家命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康与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