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夏州城楼》
时间: 2025-01-19 13:46: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夏州城楼
作者: 罗隐 〔唐代〕
寒城猎猎戍旗风,
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
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
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
一枝长戟六钧弓。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城中,戍楼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我孤独地倚靠在高楼上,怅然地眺望远方。唐朝的山河辽阔,承载着千年晋国英雄的魂魄。心中不忍听到边境上马匹的嘶鸣,往事应该问问那飞越边塞的鸿雁。真想抛弃儒生的冠帽,投身于军中,手握长戟与六钧弓。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城:指天气寒冷的城市,这里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猎猎:形容旗帜在风中飘动的声音。
- 戍旗:守卫边境的旗帜。
- 怅望:形容心境的惆怅与远望。
- 万里山河:形容国土辽阔,强调对故土的眷恋。
- 千年魂魄:指历史上伟大英雄的精神与气魄。
- 离心:心中不安,心情不宁静。
- 问塞鸿:指通过鸿雁来追问过去的事情,鸿雁在古诗中常用作象征远行与思乡的意象。
- 儒冠:指儒生的帽子,象征文人身份。
- 校尉:古代军官的职称,这里表达了想要从文人转向武人的愿望。
- 长戟:一种长柄武器,象征武力。
- 六钧弓:强弓,象征力量和战斗能力。
典故解析
- 晋英雄:可以指历史上著名的晋国英雄如王戎、阮籍等,象征着英勇与壮丽的历史。
- 塞鸿:在古代文学中,鸿雁常被用作传递消息、思乡之情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惟岳,号秋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他以诗才闻名,作品多描写历史、战争和个人情感,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登夏州城楼》写于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边疆频繁发生战争。诗人身处历史变迁之中,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英雄的怀念,反映了时代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登夏州城楼》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罗隐通过描绘寒冷的城楼与猎猎的戍旗,构建了一个孤独、凄凉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对故土的思念。万里山河的壮阔与千年英雄的魂魄交织在一起,既是对唐朝辉煌的追忆,也是对历史英雄的敬仰。诗人用“离心不忍听边马”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
同时,诗中“好脱儒冠从校尉”的愿望,更是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武功和忠诚的渴望。在这一背景下,诗人不仅仅是在抒发个人的情感,更是在对历史、对国家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和对英雄精神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城猎猎戍旗风:描绘了寒冷的城楼,戍楼的旗帜在风中飘动,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独倚危楼怅望中:独自倚靠在高楼上,心中充满了惆怅和对远方的眺望。
- 万里山河唐土地:感慨唐朝的广袤土地,表达对故乡的深情。
- 千年魂魄晋英雄:历史长河中,晋国英雄的英魂依然留存,体现对英雄的崇敬。
- 离心不忍听边马:心中难以平静,不忍听到边境上马匹的嘶鸣,表达对战争的厌倦。
- 往事应须问塞鸿:想要通过鸿雁来追问往事,寄托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
- 好脱儒冠从校尉:希望摆脱文人的身份,投身于军事,表达对武功的向往。
- 一枝长戟六钧弓:手握长戟和强弓,象征着渴望参与战斗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里山河”与“千年魂魄”,形成对称的美感。
- 比喻:通过“戍旗”与“边马”展现战争的氛围。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排比手法,如“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增强了语气的力度和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眷恋、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以及对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在战乱时代中,文人对和平和英勇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城:象征孤独与寒冷的环境。
- 戍旗:象征国家的守卫与战争。
- 长戟:象征武力与军事力量。
- 六钧弓:象征力量与抗争的决心。
- 边马:象征战争中的痛苦与牺牲。
- 塞鸿:象征远行与思念,寄托往事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千年魂魄”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英雄?
A. 汉朝
B. 唐朝
C. 晋国
D. 宋朝 -
“好脱儒冠从校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留在书房读书
B. 投身战争,成为军人
C. 出游四方
D. 归隐山林 -
诗中“离心不忍听边马”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
A. 热衷于战争
B. 忧伤与厌倦
C. 无所谓
D. 期待胜利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出塞》(王昌龄)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登夏州城楼》都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英雄的怀念,但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情感直接,而罗隐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罗隐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