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弄猴人赐朱绂
作者: 罗隐 〔唐代〕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在十二三岁时就要去参加科举考试,但五湖四海的烟雾和月色却让我感到无奈。与其这样,不如买来胡人的猴子逗乐,一笑便能让皇帝给我赐绯红的绸缎。
注释:
- 十二三年就试期:指的是十二或十三岁时就要参加科举考试,反映了作者年轻时的理想与期望。
- 五湖烟月奈相违:五湖四海的美景与现实的落魄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 胡孙:指的是胡人驯养的猴子,寓意取乐的玩具。
- 著绯:指的是被皇帝赐予绯红色的绸缎,象征着荣华富贵的地位。
典故解析:
- 科举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代表着士人的理想追求。
- 胡人:古代对北方或西方民族的统称,常被用来表示异域文化与风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季真,号逸少,唐代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和独特的个性著称。其诗作多描绘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罗隐年轻时,正值科举考试的时期,他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反映了他的失落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年轻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开头两句通过对“试期”的提及,展现了作者的求学愿望与理想,而“烟月奈相违”则道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接下来的“何如买取胡孙弄”,则是转折,意图以玩乐的方式来逃避现实。这里的“胡孙”不仅是对玩乐的向往,也可以理解为对异域文化的调侃。最后一句“一笑君王便著绯”,则将诗歌的主题引向了荣华富贵的幻想,体现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虽然这种追求带有讽刺意味。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情感上却蕴藏着深刻的无奈与调侃,展现了年轻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二三年就试期”:表达了年轻时即将参加科举的紧迫感。
- “五湖烟月奈相违”: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期望的失落。
- “何如买取胡孙弄”:转向对玩乐的渴求,反映逃避现实的心理。
- “一笑君王便著绯”:将幽默与讽刺结合,表达了对权力与地位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买取胡孙弄”与“一笑君王便著绯”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胡孙”作为逃避现实的象征,反映对生活的调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了年轻人面对科举压力时的无奈,以及对荣华富贵的渴望与讽刺。
意象分析:
- 烟月:象征理想与美好,但与现实相违。
- 胡孙:代表逃避与玩乐,体现社会的多元性。
- 绯: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诗人的内心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罗隐的“试期”指的是什么?
- A. 参加科举考试
- B. 旅行
- C. 学习
- D. 结婚
-
诗中“胡孙”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理想
- C. 玩乐与逃避
- D. 财富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罗隐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表达了年轻人的无奈与逃避,后者则展现了对人生的豪情与畅快。两者都反映出对理想的追求,但方式和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