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词》

时间: 2024-12-29 19:48:16

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绣满罗衣。

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陌东城尽舞儿,
画金刺绣满罗衣。
也知爱惜春游夜,
舞落银蟾不肯归。

白话文翻译

在南街和东城的尽头,舞女们正在翩翩起舞,
她们的华丽衣裳上满是金色刺绣。
她们也知道珍惜这春夜的游乐,
但舞蹈中,银色的月亮似乎不愿意归去。

注释

  • 南陌:南边的街道,这里指的是城市的街道。
  • 舞儿:指年轻的舞女们。
  • 画金刺绣:形容衣服上绣有金色的花纹,显得华丽。
  • 罗衣:轻薄的衣服,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衣物。
  • 银蟾:指的是月亮,因月亮形状像蛤蟆,故称之为“蟾”。“银”则形容月光的皎洁。
  • 不肯归:不愿意回去,形象地描绘了舞蹈的愉悦时光。

典故解析

“银蟾”作为月亮的代称,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寄托。月亮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与思念、离愁相联系,而在这里则是快乐的舞蹈与春夜的结合,映衬出一种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雪山人,晚号寒泉居士,宋代著名词人、诗人、书法家。他的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姜夔的诗词富有音乐感,常常蕴含着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灯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的交替。作者借助舞蹈和春夜的场景,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生活乐趣的追求。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市井生活的热闹和人们对春夜欢娱的向往。

诗歌鉴赏

《灯词》通过描写春夜舞蹈,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生活情趣。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舞女们身着华丽衣裳,翩翩起舞的场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气息。诗中对“画金刺绣”的细致描绘,体现了对美的追求与生活的热爱。

后两句则转入对春夜的珍惜,表明舞者们虽沉浸于欢乐中,却也意识到时光的流逝。月亮作为时间的象征,舞舞不肯归,显示出人们对欢乐时光的留恋与不舍。整首诗在轻快的舞蹈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惆怅,反映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陌东城尽舞儿:描绘了春夜的热闹场景,舞女在都市的街道上翩翩起舞。
  2. 画金刺绣满罗衣:形容舞女的衣服华丽,体现出她们的美丽与风采。
  3. 也知爱惜春游夜:舞女们对春夜的珍惜,体现出一种生活的智慧。
  4. 舞落银蟾不肯归:月亮似乎不愿意离去,增强了对欢乐时光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银蟾”,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月亮“不肯归”,赋予了自然界的物象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夜欢乐时光的珍惜,同时又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折射出人们在欢乐与惆怅之间的情感交织。

意象分析

  • 舞儿:象征青春与活力,代表了生活的乐趣。
  • 罗衣:象征着美与华丽,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 银蟾: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舞儿”指的是谁?

    • A. 男性舞者
    • B. 年轻的舞女
    • C. 老年人
    • D. 诗人自己
  2. “银蟾”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星星
    • B. 太阳
    • C. 月亮
    • D. 云朵
  3. 诗中提到“画金刺绣”,是形容什么?

    • A. 舞女的衣服
    • B. 舞蹈的动作
    • C. 春天的花朵
    • D. 夜空的星星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是以月亮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情感更加孤独与苍凉。而姜夔的《灯词》则更多地体现了对欢乐时光的珍惜,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两首作品在主题上形成鲜明的对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姜夔传记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