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石湖三首》

时间: 2024-12-29 20:26:59

身退诗仍健,官高病已侵。

江山平日眠,花鸟暮年心。

九转终无助,三高竟欲寻。

尚留巾垫角,胡虏有知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悼石湖三首
作者: 姜夔

身退诗仍健,官高病已侵。
江山平日眠,花鸟暮年心。
九转终无助,三高竟欲寻。
尚留巾垫角,胡虏有知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仕途退隐后,虽然诗歌依然活跃,但高官的职位却带来了健康的困扰。描绘了江山平静如常,花鸟依旧,但在暮年时却感到内心的孤独。九转丹药的追求终究没有帮助,而对于三高的志向却是徒劳无功。最后提到,虽然还留有巾垫的角落,但对于胡虏的知音却不再可得。


注释:

  • 身退:指作者辞去官职,隐居生活。
  • 诗仍健:虽然退隐,诗歌创作依旧活跃。
  • 官高病已侵:高官职位让健康受到影响,暗示官场的压力。
  • 江山平日眠:国家和大地如常安宁,暗指政治的稳定。
  • 花鸟暮年心:指在晚年时对自然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思考。
  • 九转终无助:指追求长生不老的丹药没有帮助。
  • 三高:可能指高官、高位、高格调的追求。
  • 尚留巾垫角:形容生活的简朴与孤独。
  • 胡虏:指北方的侵略者,暗指外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白石,号阮亭,宋代词人、诗人,擅长词和诗,风格清新婉丽,情感细腻。其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个人情怀,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仕途的思考以及面对衰老的无奈。诗中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也隐含着对社会、政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悼石湖三首》是姜夔晚年所作,诗中充满了对逝去青春和仕途的追忆以及对自然的感悟。诗的开头便以“身退诗仍健”对比了作者的退隐与不减的诗才,展现出一种坚韧的精神。虽然辞去官职,身体却因权位而受损,显示出官场生活的沉重。

接着“江山平日眠,花鸟暮年心”,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作者内心的孤独。尽管周围的江山依然如故,花鸟仍然存在,但作者的心境却因年华逝去而感到凄凉。接下来的“九转终无助,三高竟欲寻”,则揭示了对于长生与高位的追求,最终并无实质的帮助,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一句“尚留巾垫角,胡虏有知音”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友谊的渴望与孤独,尽管生活简朴,但对知音的怀念愈加深刻。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清新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姜夔内心的挣扎与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退诗仍健:退隐后,诗才依旧活跃,表现出作者的坚韧不拔。
  2. 官高病已侵:高官的职位带来的压力影响了健康,反映出官场的艰辛。
  3. 江山平日眠:江山如故,安静无事,暗示政治的稳定。
  4. 花鸟暮年心:在晚年中对自然的感受更加深刻,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5. 九转终无助:追求长生不老的丹药终究没有帮助,展示了对人生的无奈。
  6. 三高竟欲寻:追求高官、高位的理想却是徒劳,感叹人生的无常。
  7. 尚留巾垫角:生活的简朴,显示出作者的孤独感。
  8. 胡虏有知音:对知音的渴望与怀念,尽管生活简单,却更显出情感的深厚。

修辞手法:

  • 对比:如“身退”与“官高”的对比,反映了内心的挣扎。
  • 隐喻:如“江山平日眠”隐喻国家的安定和个人的失落。
  • 夸张:如“九转”,夸大了对长生的追求,展示无奈。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知音的渴望,表达了在仕途与隐退之间的复杂情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象征着国家的安定与个人的无奈。
  • 花鸟:自然的象征,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 九转:象征着追求长生与理想的无奈。
  • 胡虏:暗指外敌,反映出对友谊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身退诗仍健”中,‘身退’指的是什么?

    • A. 退隐
    • B. 离世
    • C. 归乡
  2. “九转终无助”中,‘九转’指的是什么?

    • A. 孙子兵法
    • B. 长生不老的丹药
    • C. 人生哲学
  3. 诗中“胡虏”所指的是?

    • A. 北方的侵略者
    • B. 朋友
    • C. 自然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
  • 《登高》杜甫:描绘了人生的艰辛与无奈,情感相似。

诗词对比:

  • 姜夔与李白的作品均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姜夔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姜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