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时间: 2025-01-17 10:04:36

草径才容步,茅庐仅庇床。

原贫道尊显,回夭死芬芳。

弦诵喧清晓,鉏耰满夕阳。

此风能不坠,韦布亦何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径才容步,茅庐仅庇床。
原贫道尊显,回夭死芬芳。
弦诵喧清晓,鉏耰满夕阳。
此风能不坠,韦布亦何伤!

白话文翻译:

诗中说道:小草的小径刚好容我行走,茅草屋仅能遮蔽我的床铺。虽然生活贫困,但道德和名声却显得高尚,纵然短暂的生命也能留芳于世。清晨的诵读声在耳边回响,黄昏时分田间的农具满满一地。这样的风气能否不衰落,韦布(古代的布料)又有什么损伤呢?

注释:

  • 草径:小草铺成的小路。
  • 茅庐:指用茅草搭建的简陋住房。
  • 原贫:本是贫困的状态。
  • 道尊显:道德高尚,名声显赫。
  • 回夭:短命,夭折。
  • 弦诵:弦音与诵读声。
  • 鉏耰:指农具,象征劳动。
  • 韦布:古代用来制作衣物的布料,象征生活的物质条件。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道尊显"和"回夭"可理解为对士人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反映了陆游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坚韧不拔的个性而著称。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柔美的细腻。

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遭遇外敌入侵,经济萧条,民众苦难。他一直怀有恢复国家的理想和抱负,这首《杂感》正是他对人生、道德、贫贱以及社会风气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杂感》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诗作,陆游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个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理想。诗的开头通过对草径和茅庐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简朴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他对物质的淡泊。接着,诗人以“原贫道尊显”来强调虽然生活贫穷,但依然可以追求高尚的道德和名声,这种矛盾感使诗歌充满了思考的深度。诗中提及“回夭死芬芳”,反映了陆游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人生虽短,但留下的精神价值仍然能够流传。接下来的“弦诵喧清晓,鉏耰满夕阳”展示了诗人对劳动和学习的尊重,强调了人们在清晨和傍晚的努力与奋斗。最后一句“此风能不坠,韦布亦何伤”则是对社会风气的思考,表明即使物质条件有限,只要有好的风气,精神便不会衰落,这是诗人对未来的寄望与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径才容步:描绘简陋的小路,反映生活的贫困。
  2. 茅庐仅庇床:形象展示居住条件的简陋。
  3. 原贫道尊显:虽贫穷,却能保持道德尊严。
  4. 回夭死芬芳:短暂的生命也能留下芬芳。
  5. 弦诵喧清晓:清晨的诵读声,表现对知识的追求。
  6. 鉏耰满夕阳:夕阳下的劳动场景,象征勤奋与人生的意义。
  7. 此风能不坠:对社会风气的思考。
  8. 韦布亦何伤:即使物质条件有限,精神依然可以高尚。

修辞手法

  • 对偶:如“弦诵喧清晓,鉏耰满夕阳”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节奏感。
  • 比喻:将生活的艰苦与精神追求进行对比,突出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贫困与道德、短暂生命与持久精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对社会风气的关注与对理想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径:象征自然与朴素的生活。
  • 茅庐:代表贫困与简单。
  • 弦诵:象征文化与学习。
  • 夕阳:象征人生的短暂与努力的意义。
  • 韦布:象征物质生活的局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陆游
    • C. 李白
  2. “草径才容步”中的“草径”指的是什么?

    • A. 小路
    • B. 草地
    • C. 花园
  3. 诗中提到的“韦布”象征什么?

    • A. 美好生活
    • B. 物质条件
    • C. 知识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杂感》与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生活的艰辛与理想的追求,陆游的诗更侧重于个人道德的坚守,而杜甫则通过对国家的忧虑表达对时局的深切关怀。二者在风格上有异同,陆游偏向抒情,杜甫则更具社会批判意识。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