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酌丹山》

时间: 2025-01-04 09:45:27

石路深深著梵宫,绿阴截断出尘红。

春风杖屦閒忙外,明月山林醒醉中。

有酒何须白莲社,无诗可入碧纱笼。

归途自有儿扶笑,不用过溪劳远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酌丹山
作者: 陈著 〔宋代〕

石路深深著梵宫,
绿阴截断出尘红。
春风杖屦閒忙外,
明月山林醒醉中。
有酒何须白莲社,
无诗可入碧纱笼。
归途自有儿扶笑,
不用过溪劳远公。

白话文翻译:

在通往梵宫的石路上,幽深而宁静,绿荫覆盖,隔断了尘世的繁华。春风轻拂,我悠闲地走出忙碌的生活,明月照耀着山林,使我在醉意中苏醒。既然有美酒,何必去参加白莲社的聚会?无诗可吟,何必进入碧纱笼的雅集?归途上有儿子扶着我,笑声不断,我无需为过溪而劳累。

注释:

  • 梵宫:佛教寺庙,象征着清净与宁静。
  • 绿阴:绿树成荫,表示环境的幽静。
  • 杖屦:手持拐杖,穿着鞋,表示轻松的状态。
  • 白莲社:指文人雅士的聚会。
  • 碧纱笼:指文人聚会时的场所,象征着文人雅集的非凡气氛。
  • 儿扶笑:指诗人的孩子陪伴着他,表示亲情温暖。

典故解析:

  • 白莲社:历史上是文人聚会的场所,象征着文化交流与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碧纱笼:常用来形容文人雅集的场所,体现了文人追求高雅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流露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观察,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前往丹山,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借酒消愁,表达了对繁华社交的厌倦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夜酌丹山》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淡淡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开篇以“石路深深著梵宫”引入,给人一种静谧而神圣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源。接着,诗人描绘了被绿荫覆盖的道路,借此表达一种远离尘世的渴望。随着春风的吹拂,诗人放下世俗的繁忙,感受到明月洒下的清辉,醉意中又似乎得到了清醒。

在后半部分,诗人直言有酒相伴,何必再去参加白莲社的聚会,显示了对社交的淡漠与对内心世界的重视。此时的诗人似乎已超越了传统文人对聚会的追求,转而追求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状态。最后,诗人以儿子扶持的画面结束,传达了一种温馨的家庭情感,也暗示着简单的快乐就藏在日常生活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路深深著梵宫:描绘通往寺庙的幽深石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2. 绿阴截断出尘红:绿荫遮挡了尘世的繁华,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3. 春风杖屦閒忙外:春风轻拂,诗人放下了繁忙的生活,享受悠闲的时光。
  4. 明月山林醒醉中:在明月照耀下,诗人在醉意中感受到清醒与思考。
  5. 有酒何须白莲社:有酒相伴,何必去参加文人社交聚会,表达了对社交的厌倦。
  6. 无诗可入碧纱笼:没有诗歌的陪伴,何必进入文人的雅集,反映了内心的孤独。
  7. 归途自有儿扶笑:归途上儿子陪伴,传达了家庭的温暖与快乐。
  8. 不用过溪劳远公:无需为过溪而劳累,表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莲社”和“碧纱笼”作为社交场所的象征,表现出对传统文人生活的反思。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与对繁华社交的反思。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对家庭的依赖,传递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温暖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石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稳重而坚实。
  2. 绿阴: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3. 明月:象征着清澈的心境与思考的明亮。
  4. :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对社交的反思。
  5. :代表家庭的温暖与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夜酌丹山》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著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白莲社”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文人聚会
    • C. 一种饮品
  3. 诗人对社交的态度是?

    • A. 热衷于参加
    • B. 感到厌倦
    • C. 不在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夜酌丹山》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考,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后者则更强调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交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基础知识》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