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时间: 2025-01-17 10:41:51

江水望不极,杨花江面飞。

春风自无定,远客又言归。

景胜诗逾老,心冥语亦稀。

从来林下意,为谢北山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叶清臣 〔宋代〕

江水望不极,杨花江面飞。 春风自无定,远客又言归。 景胜诗逾老,心冥语亦稀。 从来林下意,为谢北山薇。

白话文翻译:

我望着无边无际的江水,杨花在江面上轻盈飞舞。 春风飘忽不定,远方的客人又说要归去。 景色壮丽,诗句更显老练,心灵深邃,言语也变得稀少。 一直以来,我都有着隐居山林的心愿,为了感谢北山的薇草。

注释:

  • 江水望不极:极,尽头。指江水辽阔,望不到尽头。
  • 杨花江面飞:杨花,即柳絮。形容春天江面上飘飞的柳絮。
  • 春风自无定:春风,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或情感。
  • 远客又言归:远客,指梵才大师。言归,说要回去。
  • 景胜诗逾老:景胜,景色壮丽。逾老,更加老练。
  • 心冥语亦稀:心冥,心灵深邃。语亦稀,言语变得稀少。
  • 从来林下意:林下意,指隐居山林的意愿。
  • 为谢北山薇:为谢,为了感谢。北山薇,指北山的薇草,比喻隐居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清臣(约1000-1048),字道卿,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是叶清臣为送别梵才大师归天台而作,表达了对大师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叶清臣与梵才大师交往甚密,大师的归隐激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水、杨花、春风等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梵才大师归隐的情景。诗中“江水望不极”展现了江水的辽阔,象征着大师归隐之路的遥远和不可预测。“杨花江面飞”则增添了春天的轻盈和飘逸,与大师的归隐心境相呼应。“春风自无定”暗示了世事无常,而“远客又言归”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大师归隐的不舍。后两句“景胜诗逾老,心冥语亦稀”赞美了大师的诗艺和心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心境。最后两句“从来林下意,为谢北山薇”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大师的敬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水望不极”:开篇即展现江水的辽阔,为全诗定下基调。
  2. “杨花江面飞”:以杨花飞舞的景象,增添春天的气息。
  3. “春风自无定”:用春风的无常,比喻世事的变化。
  4. “远客又言归”:直接表达对大师归隐的不舍。
  5. “景胜诗逾老”:赞美大师的诗艺,同时也反映诗人的心境。
  6. “心冥语亦稀”:形容大师心境深邃,言语稀少。
  7. “从来林下意”: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8. “为谢北山薇”:以北山薇草为喻,表达对大师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水望不极”比喻归隐之路的遥远。
  • 拟人:如“春风自无定”将春风拟人化,形容其变化无常。
  • 对仗:如“景胜诗逾老,心冥语亦稀”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梵才大师归隐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归隐之路的遥远和不可预测。
  • 杨花:增添春天的轻盈和飘逸,与归隐心境相呼应。
  • 春风: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
  • 北山薇:象征隐逸生活,表达对大师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水望不极”中的“极”指的是什么? A. 尽头 B. 极致 C. 极点
  2. “杨花江面飞”中的“杨花”指的是什么? A. 杨树的花 B. 柳絮 C. 杨梅
  3. “春风自无定”中的“春风”比喻什么? A. 春天的风 B. 变化无常的事物 C. 友人的情感
  4. “远客又言归”中的“远客”指的是谁? A. 梵才大师 B. 诗人自己 C. 其他客人
  5. “从来林下意”中的“林下意”指的是什么? A. 在林下休息的意愿 B. 隐居山林的意愿 C. 在林下写作的意愿

答案:

  1. A 2. B 3. B 4. A 5.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
  •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与叶清臣《送梵才大师归天台》:两者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而叶清臣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友人归隐的敬仰和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叶清臣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