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题旅舍壁)》
时间: 2025-01-04 11:29: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瀛台居北界,觌面是重城。老龙蹲踞不动,潭影净无尘。此地高阳胜处,天付仙翁为主,那肯借闲人。暂挂西堂锡,仍同旦过宾。六年里,五迁舍,得此邻。儒馆豆笾于粲,弦诵有遗音。甚喜黄冠为侣,更得青衿来伴,应不叹飘零。夜宿东华榻,朝餐泮水芹。
白话文翻译
在瀛台的北界居住,面对着重重城墙。古老的龙像蹲踞一样静止不动,潭水清澈无尘。这个地方是高阳的胜地,天命仙翁为主人,怎肯借给闲人。暂时挂起西堂的锡杖,仍然像早晨的客人一样。六年间,五次迁居,得到了这个邻居。儒馆的豆笾明亮,弦诵声中仍有遗音。非常高兴与黄冠为伴,更得到青衿的陪伴,应该不会叹息飘零。夜晚住在东华的床上,早晨吃泮水的芹菜。
注释
- 瀛台:指位于北京的一个地名,曾是皇家园林。
- 觌面:面对。
- 老龙:比喻古老的建筑或景观。
- 潭影:潭水中的倒影。
- 高阳:地名,指高阳地区。
- 仙翁:指有仙风道骨的人。
- 西堂锡:指挂在西堂的锡杖,象征僧人的身份。
- 旦过宾:像早晨的客人一样,指暂时停留。
- 儒馆:指学校或学术机构。
- 豆笾: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
- 黄冠:指道士。
- 青衿:指学生。
- 东华:指东华门,北京的一个地名。
- 泮水:指学校附近的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家铉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家铉翁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所居之地的喜爱和对周围环境的赞美。诗中提到的“瀛台”、“老龙”等意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瀛台北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诗中的“老龙蹲踞不动,潭影净无尘”一句,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古老的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的“儒馆豆笾于粲,弦诵有遗音”则反映了诗人对学术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瀛台居北界,觌面是重城:诗人居住在瀛台的北界,面对着重重的城墙,展现了诗人所居之地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 老龙蹲踞不动,潭影净无尘: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古老的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
- 此地高阳胜处,天付仙翁为主:表达了诗人对所居之地的喜爱和对周围环境的赞美。
- 那肯借闲人:表达了诗人对所居之地的珍视,不愿轻易让他人分享。
- 暂挂西堂锡,仍同旦过宾:表达了诗人暂时停留的感受,像早晨的客人一样。
- 六年里,五迁舍,得此邻:回顾了诗人六年间五次迁居的经历,最终得到了这个邻居。
- 儒馆豆笾于粲,弦诵有遗音:反映了诗人对学术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 甚喜黄冠为侣,更得青衿来伴:表达了诗人对道士和学生的喜爱,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 应不叹飘零:表达了诗人对所居之地的满足,不再感叹飘零。
- 夜宿东华榻,朝餐泮水芹:描绘了诗人夜晚和早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老龙蹲踞不动”,赋予景观以人的特征。
- 对仗:如“夜宿东华榻,朝餐泮水芹”,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所居之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文化传承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历史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瀛台:象征着皇家园林的美丽和庄严。
- 老龙:象征着历史的悠久和庄严。
- 潭影:象征着自然的清澈和宁静。
- 儒馆:象征着学术和文化的传承。
- 黄冠:象征着道士的神秘和超脱。
- 青衿:象征着学生的朝气和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老龙蹲踞不动”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的“儒馆豆笾于粲”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热爱? A. 自然景观 B. 学术文化 C. 历史遗迹 D. 宗教信仰
-
诗中的“夜宿东华榻,朝餐泮水芹”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A. 忙碌的工作 B. 宁静的生活 C. 热闹的聚会 D. 孤独的旅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历史的敬畏。
- 杜甫《登高》:通过对登高所见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家铉翁的《水调歌头(题旅舍壁)》与苏轼的《赤壁赋》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
- 家铉翁的《水调歌头(题旅舍壁)》与杜甫的《登高》都通过对登高所见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家铉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生平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