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上后园山脚》
时间: 2025-01-01 14:13: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上后园山脚
杜甫 〔唐代〕
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
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
朱崖著毫发,碧海吹衣裳。
蓐收困用事,玄冥蔚强梁。
逝水自朝宗,镇名各其方。
平原独憔悴,农力废耕桑。
非关风露凋,曾是戍役伤。
于时国用富,足以守边疆。
朝廷任猛将,远夺戎虏场。
到今事反覆,故老泪万行。
龟蒙不复见,况乃怀旧乡。
肺萎属久战,骨出热中肠。
忧来杖匣剑,更上林北冈。
瘴毒猿鸟落,峡干南日黄。
秋风亦已起,江汉始如汤。
登高欲有往,荡析川无梁。
哀彼远征人,去家死路旁。
不及祖父茔,累累冢相当。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游览过山东,回忆起在东岳阳游玩的情景。
在深秋的日子里,我站在山顶,仰望八方的天空。
红色的崖壁映衬着我的头发,碧蓝的海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收获的季节让我感到困顿,幽暗的天色使我感到无助。
流淌的河水自古而来,各地的城镇各有其名。
广袤的平原显得格外憔悴,农民的辛勤已然废弃。
这并不是因为秋风和露水的凋零,而是因为戍守的伤痛。
当时国家富庶,足以守卫边疆。
朝廷任用勇猛的将领,远征敌人的领土。
如今战争反复无常,老百姓泪流满面。
龟蒙山再也看不见,更何况怀念故乡。
我的肺因久战而萎缩,骨头因劳累而发热。
忧愁使我手握剑柄,更上林北冈。
毒虫猿鸟稀少,峡谷中南日如黄。
秋风已经起,江汉的水面开始滚烫。
我想登高远望,却发现河流没有桥梁。
为那些远征的人感到悲伤,回家却在路旁死去。
连祖父的墓地也不及,满是累累的坟冢。
注释
- 朱崖:指红色的崖壁。
- 蓐收:指秋天收获的季节。
- 戍役:指守边的士兵。
- 龟蒙:指山名,象征故乡的思念。
- 瘴毒:指沼泽地带的有害气体或病虫。
典故解析
- 东岳阳:指东岳的阳光,可能是指泰山,代表着壮丽的自然景观。
- 朝宗:意为河流最终归入大海,象征着历史的延续。
- 戎虏:指外敌,常常是战争的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其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又上后园山脚》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痛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描绘的山东山水,既是自然的美景,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杜甫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反映出人们在动荡年代的无奈与悲哀。平原的憔悴象征着国家的衰败,农力的废弃则说明了战争对社会的破坏。诗中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沉痛反思,二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回忆往昔游览山东时的快乐。
- 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在深秋时分,抬头眺望四野的景象。
- 朱崖著毫发,碧海吹衣裳:红崖的颜色映衬着我的头发,海风轻拂着我的衣裳。
- 蓐收困用事,玄冥蔚强梁:收获的季节让我感到困顿,阴暗的天色让我无所适从。
...(以此类推,逐句解析每一句诗的意思、用词、意象和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对仗:如“朱崖著毫发,碧海吹衣裳”,体现了诗歌的音韵美。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杜甫对故乡和历史的思考,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深切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延续。
- 秋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坟冢:象征人生的终点与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崖”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山崖
- B. 绿色的草地
- C. 蓝色的海洋
-
杜甫在诗中表现了对什么的思念?
- A. 自然的美
- B. 故乡
- C. 朋友
-
“非关风露凋,曾是戍役伤”这句的意思是?
- A. 由于风霜而凋零
- B. 由于戍守的痛苦
- C. 由于食物不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另一首作品,同样反映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 《登高》:描写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思。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更注重壮丽的景色,情感较为开阔。
- 李白《月下独酌》: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思考,与杜甫的忧国忧民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又上后园山脚》,并激发对杜甫及其作品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