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王昭君》

时间: 2025-01-01 13:00:06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为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毛延寿画欲通神,
忍为黄金不为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
汉宫长有隔生春。

白话文翻译:

毛延寿的画作似乎可以与神灵沟通,
他宁愿用黄金来换取这些画作,也不愿意为人所用。
骑在马上的琵琶声响起,行走千里,
汉宫之中始终与春天隔绝。

注释:

  • 毛延寿:唐代著名画家,以工笔画著称。
  • 欲通神:想要达到与神灵沟通的境界。
  • 忍为黄金不为人:宁愿为黄金而创作,不愿为人所用,表达了对艺术的执着。
  • 马上琵琶行万里:骑马时弹琵琶,形容行程遥远。
  • 汉宫:指汉朝的宫廷,象征着权力和繁华。
  • 隔生春: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与汉宫相隔,暗示孤独与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适之,号玉溪生,唐代晚期诗人,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常以历史、爱情和社会现实为题材。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商隐的中年时期,正值唐朝的衰落与动乱,他的诗歌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诗中描绘的艺术与爱情的主题,体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李商隐对毛延寿的画作的赞美,寓意深远。开头两句提到画家的技艺与愿望,暗示一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而“忍为黄金不为人”则表达了对艺术价值的思考,艺术家往往不愿屈从于世俗的权力与金钱,而是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接下来的“马上琵琶行万里”,则构建了一种行走在路途中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不仅体现在物理的距离上,更是精神层面的隔阂。诗人在此处引入音乐的意象,琵琶声的悠扬与行走的疲惫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诉说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一句“汉宫长有隔生春”通过历史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汉宫之内的春天象征着繁华与生机,但与诗人心中理想的春天却是永远无法交融的。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艺术性与哲理性上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毛延寿画欲通神:强调画作的神秘与灵动,暗示艺术的超越性。
  2. 忍为黄金不为人:表达艺术家对于创作的坚持,宁可为物质而创作,也不愿为他人左右。
  3. 马上琵琶行万里:使用行旅的意象,突显孤独感与时间的流逝。
  4. 汉宫长有隔生春:运用历史典故,揭示人与理想之间的隔阂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画作比作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增强了艺术的神秘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诗中的“春”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而“汉宫”则象征着权力与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艺术的崇高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感。李商隐通过对毛延寿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创作与生活的思考,强调了艺术的独立性与个人情感的真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毛延寿:象征艺术的追求与传承。
  • 琵琶:代表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汉宫:象征权力与繁华的背后,隐藏着孤独与遗憾。
  • :象征生机与希望,却又与现实隔绝,突出诗人的失落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商隐的“忍为黄金不为人”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金钱的渴望
    • B. 对艺术独立的追求
    • C. 对世俗的屈从
    • D. 对他人的依赖
  2. “马上琵琶行万里”中的“万里”主要指什么?

    • A. 物理距离
    • B. 心灵的孤独
    • C. 艺术的追求
    • D. 旅行的疲惫
  3. 诗中提到的“汉宫”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与希望
    • B. 权力与繁华
    • C. 乡愁
    • D. 个人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商隐的《相和歌辞.王昭君》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均涉及音乐与孤独的主题,但李商隐更侧重于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白居易则更强调生活的苦乐交织。两者在艺术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