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泰发参政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6 14:06:28

道义曾无间,因依遂有连。

旋闻新雨露,亟返旧林泉。

父老门庭下,儿孙几杖前。

不令成此段,泣涕问苍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李泰发参政三首 其三 曾几 〔宋代〕 道义曾无间,因依遂有连。 旋闻新雨露,亟返旧林泉。 父老门庭下,儿孙几杖前。 不令成此段,泣涕问苍天。

白话文翻译: 在道义上从未间断,因为依附而有了联系。 不久前听闻新的恩泽,很快又回到了旧时的林泉。 在父老乡亲的门庭下,儿孙们在几杖前。 不能让这段关系成就,只能含泪问苍天。

注释:

  • 道义:指道德和正义。
  • 无间:没有间断。
  • 因依:因为依附。
  • 遂有连:于是有了联系。
  • 旋闻:不久前听闻。
  • 新雨露:比喻新的恩泽或好处。
  • 亟返:很快返回。
  • 旧林泉:比喻旧时的隐居之地。
  • 父老:指乡里的长者。
  • 门庭:家门前的庭院。
  • 儿孙:指后代。
  • 几杖:古代老人用的扶手杖。
  • 不令:不能。
  • 成此段:成就这段关系。
  • 泣涕:含泪。
  • 问苍天:向天发问,表达无奈和悲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子固,号茶山居士,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以五言诗见长。这首诗是曾几为挽悼李泰发参政而作,表达了对李泰发的敬重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泰发参政去世后所作,曾几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李泰发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新雨露”和“旧林泉”反映了李泰发在政治上的起伏和归隐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泰发参政的挽悼,展现了诗人对其道义和人品的敬重。诗中“道义曾无间”一句,强调了李泰发在道德和正义上的坚持,而“因依遂有连”则表达了诗人与其在精神上的联系。后两句“旋闻新雨露,亟返旧林泉”描绘了李泰发在政治上的变迁和归隐的愿望,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普遍心态。结尾的“不令成此段,泣涕问苍天”则抒发了诗人对李泰发不幸遭遇的悲愤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李泰发的挽悼,折射出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首句“道义曾无间”:强调李泰发在道德和正义上的坚持,没有间断。
  • 次句“因依遂有连”:表达了诗人与其在精神上的联系,因为依附而有了联系。
  • 第三句“旋闻新雨露”:比喻李泰发在政治上得到新的恩泽或好处。
  • 第四句“亟返旧林泉”:很快又回到了旧时的隐居之地,反映了归隐的愿望。
  • 第五句“父老门庭下”:在乡里的长者家门前的庭院。
  • 第六句“儿孙几杖前”:儿孙们在老人用的扶手杖前,描绘了家庭的温馨场景。
  • 结尾“不令成此段,泣涕问苍天”:不能让这段关系成就,只能含泪问苍天,抒发了悲愤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新雨露”比喻新的恩泽或好处,“旧林泉”比喻旧时的隐居之地。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道义曾无间”与“因依遂有连”,“旋闻新雨露”与“亟返旧林泉”。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李泰发参政的挽悼,表达了对道义和人品的敬重,以及对时局的深刻思考。诗中反映了士人在政治变迁中的无奈和归隐的愿望,以及对不幸遭遇的悲愤和无奈。

意象分析:

  • 道义:道德和正义的象征。
  • 新雨露:新的恩泽或好处的象征。
  • 旧林泉:旧时的隐居之地的象征。
  • 父老门庭下:家庭的温馨场景的象征。
  • 儿孙几杖前:家庭温馨场景的象征。
  • 泣涕问苍天:悲愤和无奈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新雨露”比喻什么? A. 新的恩泽或好处 B. 新的政治局势 C. 新的朋友 D. 新的生活环境

  2. 诗中“旧林泉”比喻什么? A. 旧时的隐居之地 B. 旧时的朋友 C. 旧时的政治局势 D. 旧时的生活环境

  3. 诗的结尾“不令成此段,泣涕问苍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悲愤

答案:

  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反映了诗人对归隐的向往和对政治的无奈。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曾几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而曾几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道义和人品的敬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几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曾几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