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衰年寒食又清明,欹枕诗成字不成。却寄宗文与宗武,一春风雨大江横。
白话文翻译:
在衰老的年纪,寒食节又碰上了清明节,斜靠在枕头上写诗,字迹都难以辨认。于是将这首诗寄给宗文和宗武,整个春天都是风雨交加,大江横流。
注释:
- 衰年:指年老体衰的时期。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古人有禁火寒食的习俗。
-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 宗文与宗武:可能是作者的两个儿子的名字。
- 大江横:比喻风雨之大,如同大江横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子舆,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晚年时所作,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象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寒食节和清明节之际,作者因年老体衰,诗思不畅,便将心中的感慨寄给远在他乡的儿子宗文和宗武,同时描绘了春天风雨交加的景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衰老之年的孤独和对儿子的深切思念。诗中“衰年寒食又清明”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透露出作者的无奈和哀愁。“欹枕诗成字不成”则进一步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创作时的困境,字迹难以辨认,反映了作者心境的混乱和身体的衰弱。最后两句“却寄宗文与宗武,一春风雨大江横”,将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象,以风雨大江的壮阔来象征作者内心的波澜,同时也表达了对儿子的期盼和关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衰年寒食又清明”,点明了时间和作者的状态,寒食与清明相连,增添了节日的哀愁氛围。
- 第二句“欹枕诗成字不成”,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创作时的困境,字迹难以辨认,反映了作者心境的混乱和身体的衰弱。
- 第三句“却寄宗文与宗武”,表明了作者将这首诗寄给远在他乡的儿子,寄托了深切的思念。
- 第四句“一春风雨大江横”,以风雨大江的壮阔来象征作者内心的波澜,同时也表达了对儿子的期盼和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一春风雨大江横”中的“大江横”比喻风雨之大,也象征作者内心的波澜。
- 拟人:“欹枕诗成字不成”中的“欹枕”拟人化地描绘了作者的姿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衰老与思念。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在衰老之年的孤独和对儿子的深切思念,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衰年:象征着生命的衰老和时光的流逝。
- 寒食、清明:象征着节日的哀愁和扫墓祭祖的传统。
- 欹枕: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姿态,反映了作者的心境。
- 风雨大江:象征着自然界的壮阔和作者内心的波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衰年寒食又清明”一句,点明了什么时间? A. 寒食节 B. 清明节 C. 寒食节和清明节 D. 春节
-
“欹枕诗成字不成”中的“欹枕”是什么意思? A. 斜靠在枕头上 B. 躺在枕头上 C. 枕头上没有枕头 D. 枕头上有诗
-
诗中提到的“宗文与宗武”是谁? A. 作者的朋友 B. 作者的兄弟 C. 作者的儿子 D. 作者的学生
-
“一春风雨大江横”中的“大江横”比喻什么? A. 大江的水流 B. 风雨之大 C. 大江的宽度 D. 大江的长度
答案:
- C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杜甫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王维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曾几的《寒食日诵老杜示宗文宗武诗寄二子》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但杜甫的诗更加沉痛,而曾几的诗则更加含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几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