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舍》

时间: 2025-01-01 15:31:30

夙龄嗜泉壑,逍遥寄怀抱。

结庐溪水湄,门对青山好。

十年吴楚游,不觉成潦倒。

故山一以远,衡门翳芳草。

今晨理三径,烟霞满蓬户。

梧竹时自栽,莓苔日躬扫。

所希远市尘,岂须问蓬岛。

意思解释

除舍

作者: 陈履 〔明代〕


原文展示:

夙龄嗜泉壑,逍遥寄怀抱。
结庐溪水湄,门对青山好。
十年吴楚游,不觉成潦倒。
故山一以远,衡门翳芳草。
今晨理三径,烟霞满蓬户。
梧竹时自栽,莓苔日躬扫。
所希远市尘,岂须问蓬岛。


白话文翻译:

从小就喜欢山泉和溪谷,闲适自在地寄托我的怀抱。
在溪水边搭建茅屋,门前正对着美丽的青山。
在吴楚之间游历了十年,不知不觉竟成了潦倒之人。
故乡离我越来越远,家门前的芳草也因而遮蔽。
今晨我打理小径,烟雾与霞光充盈了蓬户。
梧桐和竹子偶尔自己栽种,苔藓每天都要轻轻打扫。
我所希冀的远离市俗,何必去询问蓬莱仙岛的消息。


注释:

  • 夙龄: 从小,夙指早。
  • 泉壑: 指山泉和山谷。
  • 逍遥: 安闲自在。
  • 结庐: 建造茅屋。
  • 吴楚: 指江南地区,代表繁华之地。
  • 潦倒: 指生活困顿,失意。
  • 衡门: 这里指家门。
  • 蓬户: 茅屋的门。
  • 莓苔: 指苔藓,生长于潮湿的地方。

典故解析:

  • 蓬岛: 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的生活与超脱世俗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履,明代诗人,生于动荡时期,常以自然与隐逸生活为题材,作品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隐居生活的时期,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除舍》一诗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水间的闲适生活。首句“夙龄嗜泉壑”道出诗人自幼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天真无邪的情感。通过“结庐溪水湄”,诗人展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与和谐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意识到十年的游历使自己逐渐陷入潦倒,显示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几句则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用心,打理小径、栽种花木,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的淡泊。

全诗在表现生活的同时,不乏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尘嚣的超然。这种心境在明代诗歌中并不常见,显示出陈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夙龄嗜泉壑: 体现诗人的天性与爱好。
    • 逍遥寄怀抱: 描述诗人希望寻求的心境。
    • 结庐溪水湄: 突出隐居生活的理想环境。
    • 门对青山好: 自然景色的美好映衬出诗人的心境。
    • 十年吴楚游: 表达了人生的流转与时光的无情。
    • 不觉成潦倒: 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 故山一以远: 显示出故乡遥远的失落感。
    • 衡门翳芳草: 传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与无奈。
    • 今晨理三径: 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反映诗人的用心。
    • 烟霞满蓬户: 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意境。
    • 梧竹时自栽: 表达对自然的亲近。
    • 莓苔日躬扫: 日常生活的细致与宁静。
    • 所希远市尘: 表达对市俗的逃避与向往。
    • 岂须问蓬岛: 说明对理想生活的明悟。
  •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自然景色比喻心境。
    • 拟人: 将自然描绘得生动、亲切。
    • 对仗: 如“夙龄嗜泉壑,逍遥寄怀抱”,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泉壑: 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纯净。
  • 青山: 代表了诗人心中理想的栖息地。
  • 蓬户: 体现隐居生活的简朴。
  • 烟霞: 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陈履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

    • A. 唐代
    • B. 明代
    • C. 清代
    • D. 宋代
  2. 诗中“夙龄嗜泉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 B. 对自然的向往
    •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D. 对历史的反思
  3. “蓬岛”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生活
    • C. 乡愁
    • D.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履的《除舍》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陈履则更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