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壖置别筵,把袂未能捐。
落日边烽出,孤星海树悬。
干戈淹岁月,舟楫任风烟。
直有连枝泪,畴吟春树篇。
白话文翻译:
在河边设下别离的筵席,挥手告别却难以舍弃。
落日时分烽烟四起,孤星在海树间高悬。
战乱淹没了岁月,船只任凭风烟飘荡。
我心中唯有连绵的泪水,犹如吟唱春天的树木诗篇。
注释:
- 河壖:指河边的低洼地带。
- 把袂:挥手告别。
- 烽:烽火,古时用以传递信息的信号。
- 孤星:指孤独的星星,象征孤寂。
- 干戈:战争的武器,泛指战乱。
- 舟楫:船只。
- 任风烟:任凭风和烟雾。
- 连枝泪:指连绵不断的泪水。
- 畴吟:何时吟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世贞(1526-1590),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彦升,号心斋。他是明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出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王世贞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与对时局的无奈。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织,体现了作者对人情冷暖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王世贞的《均美兄之分宜丞取道归里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诗的开头便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河壖置别筵,把袂未能捐",在河边摆设的离别筵席上,挥手告别却又难以割舍,让人感受到那种依依不舍的情绪。接着,诗人描绘了落日之时的烽烟和孤星,象征着战争的动荡与孤独的心情。此时光阴似箭,岁月在干戈中流逝,诗人对人生的不安与无奈愈加明显。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直有连枝泪,畴吟春树篇",表达了诗人在动荡中对春天的怀念,以及对友谊的深切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心理和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离别场景,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 第二联:通过自然景象反映社会动荡,表达作者的孤独感。
- 第三联:强调时间的流逝和无奈,表现出对历史的沉思。
- 第四联:情感的升华,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落日、孤星等意象比喻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河壖:象征离别的场所,暗示情感的沉重。
- 落日与孤星: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心境。
- 干戈与舟楫:象征战争与漂泊,表达对不安定生活的感慨。
- 春树:象征希望与美好,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把袂"的意思是: A. 拍打衣袂
B. 挥手告别
C. 舞动衣袖
D. 拖着衣服 -
诗中提到的“干戈”主要指: A. 和平
B. 战争
C. 家庭
D. 旅行 -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A. 欢快
B. 离别的伤感
C. 愤怒
D. 快乐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王世贞的《均美兄之分宜丞取道归里 其一》与李白的《送友人》都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但王世贞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无奈,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友谊的珍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研究》
- 《王世贞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