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三》
时间: 2025-01-06 15:20: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岸柳黄深绿已垂。
庭花红遍白还飞。
几回画蜡银台梦,
双字香罗金缕衣。
山浅澹,水茫弥。
顿无消息许多时。
杏梁知有新来燕,下却重帘不放归。
白话文翻译:
在岸边的柳树上,黄色和深绿色的枝条已经垂下。庭院里的花儿红遍了,白色的花瓣也随风飘飞。几次在梦中看到画蜡和银台的场景,双字的香罗金缕衣让我想起往昔。山显得浅淡,水面朦胧无边。许多时候没有消息传来。杏树的枝头知道有新来的燕子,不忍心放下重帘让它归去。
注释:
- 岸柳:指岸边的柳树,象征生机与柔情。
- 庭花:指庭院中的花朵,形容春天的繁盛。
- 画蜡银台:可能指梦中的美好情景,含有奢华与梦幻的意味。
- 双字香罗金缕衣:象征着美丽的衣服,可能是对爱情或旧时光的追忆。
- 杏梁:杏树的枝头,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 重帘:比喻遮挡,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不舍与留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祖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丽自然,擅长描写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常以春景抒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往昔情感的追忆。诗中展现了春日的温暖与生命的勃发,同时流露出对失去的感慨。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三》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词作,整体给人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感觉。开头的“岸柳黄深绿已垂”便设置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场景,柳树随风摇曳,透出浓郁的春意。而“庭花红遍白还飞”则进一步描绘了庭院中花朵的繁盛,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梦境的描写,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怀念。“几回画蜡银台梦”中,梦境的奢华似乎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香罗金缕衣”则象征着对爱情的渴望。
随着诗意的发展,山水的描写变得模糊,“山浅澹,水茫弥”,在美的景象中,诗人却感到一种无形的孤寂与失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消息缺乏的无奈。
最后一句“杏梁知有新来燕”则是对春天再次来临的希望,但同时又以“重帘不放归”结束,暗示着一种留恋与不舍,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堪称是一首兼具美感与哲思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岸柳黄深绿已垂”:描绘春天柳树的生机,黄绿交错,生动形象。
- “庭花红遍白还飞”:表现花儿的繁盛与春天的活力。
- “几回画蜡银台梦”:梦中奢华的场景,暗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双字香罗金缕衣”:象征对爱情的怀念与追忆。
- “山浅澹,水茫弥”:描绘景色的朦胧,传达孤寂之感。
- “顿无消息许多时”: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与无奈。
- “杏梁知有新来燕”:暗示春天再次来临,带来新的希望。
- “下却重帘不放归”:暗示对美好事物的不舍与留恋。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和花朵生动形象地比作春天的象征。
- 对仗:如“山浅澹,水茫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杏梁知道新来的燕子,使得自然景象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春景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期盼与不舍。
意象分析:
- 岸柳:象征着柔情与生机,春天的象征。
- 庭花:象征着繁盛与美好的生活。
- 画蜡银台:象征着奢华与梦幻,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杏梁:象征新生与希望,寓意着春天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岸柳”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生机与柔情
- B. 寂寞与孤独
- C. 奢华与梦幻
-
“几回画蜡银台梦”中,诗人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 A. 对爱情的怀念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欣赏
-
诗的最后一句“下却重帘不放归”暗示了什么?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美好事物的不舍
-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卢祖皋的《鹧鸪天 其三》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李清照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而卢祖皋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孤独与期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欣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