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贻世
作者: 贯休 〔唐代〕
至理不误物,悠悠自不明。
黄金烧欲尽,白发火边生。
苦惑神仙,难收日月精。
捕风兼系影,信矣不须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至理不会因为世间万物而改变,但世人对此道理却常常不明白。黄金在烈火中即将烧尽,白发也在火边悄然生长。追求神仙之道令人困惑,难以收获日月的精华。捕捉风和影子,诚然不必争论。
注释:
- 至理:至高无上的道理。
- 不误物:不会受到世间事物的影响。
-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或心情悠闲。
- 白发:岁月的象征,表示衰老。
- 火边生:指在火边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
- 苦惑:困惑和痛苦。
- 神仙:指追求长生不老或超凡脱俗的人。
- 日月精:指宇宙的精华,象征智慧和长生。
- 捕风兼系影:比喻追求虚幻的东西。
典故解析:
“捕风兼系影”运用了道家文化中常见的追求虚无缥缈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和对人生真谛的迷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年-912年),字子华,号无可,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哲理性和禅意著称,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和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加深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世事的观察与思考,表达对人生真理的探索与对虚妄的反思。
诗歌鉴赏:
贯休的《贻世》以其哲理性和诗意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全诗以“至理不误物”开篇,指出真正的道理不会因世间的变化而改变,反而是人对这些道理的无知和迷茫。接下来的“黄金烧欲尽,白发火边生”生动地描绘了时间流逝的无情,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诗人用“苦惑神仙”来表达追求长生不老的艰难,以及对宇宙精华的渴望,却发现这一切并非如此简单。最后一句“捕风兼系影”,则揭示了追求虚幻的无用,诗人告诫世人要放下不必要的争执与执着。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意象,引发读者对人生真谛的深思,体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哲学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至理不误物:道理是永恒的,不会因物质变化而失去其本质。
- 悠悠自不明:人们对这个道理却常常不理解,生活在自己的迷雾中。
- 黄金烧欲尽:时间的流逝会将黄金烧尽,象征财富和生命的短暂。
- 白发火边生:在火边生长的白发,暗示着衰老与无常。
- 苦惑神仙:追求长生的路途充满困惑,难以达到理想。
- 难收日月精:即使想要获取宇宙的精华,也不是易事。
- 捕风兼系影:追逐虚无的东西,最终得不到实在的收获。
- 信矣不须争:真正的道理不需要争辩,心中自有明悟。
-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捕风兼系影”比喻追求虚幻的事物。
- 对仗:如“黄金烧欲尽”与“白发火边生”形成对比,强调时间流逝。
-
主题思想:该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强调了追求真理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黄金:象征财富和物质的短暂。
- 白发:象征衰老和时间的流逝。
- 神仙:代表超越世俗的理想与追求。
- 风与影:象征虚幻和无形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至理不误物”意指什么?
A. 道理不受物质影响
B. 道理随物质变化
C. 人们不理解道理 -
“黄金烧欲尽”象征着什么?
A. 财富的积累
B. 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C. 追求长生的努力 -
“捕风兼系影”的意思是什么?
A. 追求真实的事物
B. 追逐虚无的东西
C. 体验生活的意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探讨人生哲理。
- 《登高》杜甫:描绘人生的艰辛与无常。
诗词对比:
贯休与李白在哲理思考上有共通之处,但贯休更倾向于超然与反思,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与追求。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有趣的对照,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相关论文《贯休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