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唐生》
时间: 2025-01-04 14:51: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
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
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
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
药良气味苦,琴澹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
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盗息,或遇云雾披。
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
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白话文翻译:
贾谊在哭泣时局,阮籍在哭泣人生道路的艰难。
唐生今天也在哭泣,不同的时代却有着相同的悲哀。
唐生究竟是谁?五十岁的时候,生活在寒冷和饥饿中。
他并不为口无食而悲,不为身无衣而哀。
他所悲的是忠诚与正义,悲痛至极则流泪痛哭。
太尉打击盗贼的日子,尚书呵斥盗贼的时刻。
大夫死于凶恶的盗匪,谏议却被贬为蛮夷。
每当看到这些事情,声音发出时眼泪便随之而下。
往往听到这样的风声,俗士们仍然可能会有所非议。
怜悯你头发半白,然而你的志向竟然未曾衰退。
我也是你的同道,心中郁结又该何去何从?
不能发声哭泣,转而写成乐府诗。
篇篇无空洞之文,句句都必尽其规。
功高的警惕人言,痛苦的骚人诗辞。
不是追求宫廷的高雅,不是追求文字的奇妙。
只愿歌唱百姓的苦痛,希望天子能知晓。
未能得到天子的知晓,甘愿受人讥讽。
良药的气味是苦的,琴声的音色是淡的。
不怕权贵的愤怒,也任凭亲朋的讥讽。
人终究无能为力,便被称作狂妄的男子。
每逢盗贼息事,或遇云雾笼罩。
但我自高声歌唱,愿能让天听到我低微的声音。
歌与哭虽然名字不同,但所感却是同归的。
寄给你三十章,与君共作哭泣的词。
注释
- 贾谊:西汉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因忧国忧民而流亡,写有《过秦论》等。
- 阮籍:魏晋时期的诗人,以“哭路岐”表达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
- 唐生:指的是诗中的一位象征性人物,代表那些在困境中依旧坚持忠义的人。
- 太尉:古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 尚书:古代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负责文书和行政事务。
- 大夫:古代地位较高的官员,负责国家的政治事务。
- 乐府: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用于歌唱和民间传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关心民生的内容著称,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
《寄唐生》成诗于白居易中年时期,正值唐朝中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忠义的追求以及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关心。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寄唐生》是一首情感充沛的诗作,诗中通过“唐生”这一角色,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忠义的呼唤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诗开头提到的贾谊和阮籍,代表了历史上那些因忧国忧民而感到悲痛的人物,令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诗人在描绘“唐生”的悲苦生活时,强调他并不是因物质缺乏而悲伤,而是因忠诚与正义的缺失,使得情感更为深刻。
整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乐府的韵律,结构严谨,句句有力。诗人通过对比和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社会的不公与个人的无奈。尤其是“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一联,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紧密相连,表达出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思念与惋惜。
最后,诗人以“寄君三十章”结束,既是对“唐生”的寄托,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展现出一种虽处困境但仍然不屈的精神。整首诗在悲伤中透着希望,情感真挚而深邃,体现了白居易关心民生、追求社会正义的高尚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提到贾谊和阮籍,表明历史上有人因国家时局而悲伤。
-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即使时代不同,人的悲哀却是一致的。
-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唐生是个象征性的人物,五十岁仍然生活贫困。
-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他的悲伤不是因为物质匮乏。
-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他悲伤的是忠诚和正义的缺失。
-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提到国家官员的打击盗贼和维护治安。
-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描绘大夫在战斗中牺牲和被贬谪的情况。
- 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目睹这些事情时,诗人情不自禁地落泪。
-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社会上对这些悲剧仍有争议。
- 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对“唐生”的同情,尽管头发变白,志向仍不减。
-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表达自己同样忧虑,不知所措。
- 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无法直接哭泣,转而用诗歌表达情感。
-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每一篇诗都不空洞,句子都遵循规范。
-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警惕那些功高的人的言辞,痛苦的诗人之言。
-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不追求宫廷的高雅,不求文字的奇特。
-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只愿歌唱百姓的苦痛,希望天子了解。
-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未能让天子知晓,愿意承受世人的讥讽。
- 药良气味苦,琴澹音声稀。:比喻良药虽然苦,琴声却稀少。
-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不怕权贵的怒火,也任凭亲友的嘲讽。
- 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人终究无能为力,被称作狂妄的男子。
- 每逢群盗息,或遇云雾披。:每当盗贼息事,或遇到云雾笼罩的情况。
- 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我自高声歌唱,希望能让天听到我的声音。
-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歌与哭虽然名称不同,感受却是相同的。
- 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寄给你三十首诗,与君共作哭泣的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历史人物和“唐生”形成对比,突显悲伤的普遍性。
- 排比:多次提到“悲”字,强调情感的深刻。
- 比喻:将“药”与“琴”作比,表达人生中痛苦与美好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忠义与社会不公,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了白居易关心民生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唐生:象征那些忠于理想但生活困苦的人。
- 贾谊、阮籍:历史人物的象征,代表忧国忧民的情怀。
- 哭泣与歌唱:情感的表达方式,悲伤与希望的结合。
文化内涵
诗中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结合,表达了对忠义的向往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寄唐生》中的“唐生”代表什么?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生活困苦的人
- C. 诗人的朋友
- D. 一位权贵
-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贾谊”和“阮籍”主要是为了表达?
- A. 个人成就
- B. 忧国忧民的情怀
- C. 诗歌的美感
- D. 生活的艰难
-
诗中提到的“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歌与哭是两个不同的情感
- B. 歌和哭都能表达相同的情感
- C. 歌声比哭声更动人
- D. 哭泣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但更侧重于战争带来的痛苦。
- 李白《将进酒》:与《寄唐生》形成对比,强调享乐与放纵,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