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假中南亭闲望》

时间: 2025-01-01 20:14:13

欹沈不视事,两日门掩关。

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

闲意不在远,小亭方丈间。

西檐竹梢上,坐见太白山。

遥愧峰上云,对此尘中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假中南亭闲望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欹沈不视事,两日门掩关。
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
闲意不在远,小亭方丈间。
西檐竹梢上,坐见太白山。
遥愧峰上云,对此尘中颜。


白话文翻译:

在病假期间,我懒懒地不想处理事务,已有两天关上门不出。
这才明白,身为官员,若不生病就无法享受闲适。
我心中的闲情并不在远方,而是在小亭子里方寸之间。
坐在西檐的竹梢下,可以看到遥远的太白山。
面对那高峰上的云彩,我感到深深的惭愧,面对尘世的我,心中满是愧疚。


注释:

  • 欹沈:倾斜、沉重,形容身体不适。
  • 吏役:指官员的职责和工作。
  • 方丈:指小亭子,这里引申为狭小的空间。
  • 太白山:著名的山脉,象征高洁与远离尘世。
  • 尘中颜:世俗中的面貌,暗指世俗的烦恼和愧疚。

典故解析:

白居易的《病假中南亭闲望》反映了他在官场生活的无奈与病痛期间的反思。太白山在唐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着高洁的志向和逃避尘世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浅显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民生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在病假期间,反映了他在疾病中的思考与对官场生活的感悟。他通过对自然的欣赏,表达了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在世俗压力下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在病假期间的内心独白,诗中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由闲适的渴望。首句“欹沈不视事”直接揭示了他的病痛状态,表达了一种无力感和对事务的疏离。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出一个深刻的反思:身为官员,不生病便难得闲暇,这体现了官场的繁忙与压迫。诗人在小亭中静坐,虽然身处狭小的空间,却能够看到远方的太白山,象征着他心灵的渴望与追求。最后两句更是将内心的愧疚和对高洁理想的向往推向高潮,显示出他内心的挣扎与对尘世的无奈。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欹沈不视事:表现诗人因病而不得不放下工作,体现了身心的疲惫。
  2. 两日门掩关:两天未出门,强调了他对外界的隔绝。
  3. 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通过生病的体验,领悟到官员的辛苦,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4. 闲意不在远,小亭方丈间:闲情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是在眼前的小亭中,反映出他对当前环境的满足。
  5. 西檐竹梢上,坐见太白山:描绘出自然景色,通过竹梢的视角看太白山,象征着对理想的向往。
  6. 遥愧峰上云,对此尘中颜:高峰的云彩让他感到惭愧,表明了他对世俗的无奈与自省。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将官场的繁忙与小亭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内心的矛盾。
  • 象征:太白山象征着高洁的理想和追求,竹梢则代表了现实的局限。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病假中的闲适反思,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理想的向往,形成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亭:象征内心的安宁与闲适。
  • 太白山:象征高洁与理想,代表着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 竹梢: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一种自然的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是什么? A. 河流
    B. 太白山
    C. 荷花

  2. 诗中“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工作的热爱
    B. 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C. 对病痛的抱怨

  3. 诗中“小亭方丈间”指的是哪种状态? A. 远行
    B. 闲适
    C. 忙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杜甫
    白居易的诗歌多描写个人情感与闲适生活,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深入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的背景、风格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