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

时间: 2025-01-14 22:08:58

梅子生仁已带酸,楝花堕地尚微寒。

室无长物惟空榻,头不加巾但小冠。

蚕簇倚墙丝盎起,稻秧经雨水陂宽。

效原清润身差健,剩欲闲游一跨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夏
梅子生仁已带酸,
楝花堕地尚微寒。
室无长物惟空榻,
头不加巾但小冠。
蚕簇倚墙丝盎起,
稻秧经雨水陂宽。
效原清润身差健,
剩欲闲游一跨鞍。

白话文翻译

初夏时节,梅子已经长出仁,带着一丝酸味;楝花落在地上,天气依然有些寒意。室内没有多余的物品,只有一张空榻;我头上没有戴巾,只是随意戴着小冠。蚕群依靠在墙边,丝线已经丰厚起来;稻秧经过雨水的浸润,已经长得宽阔。效仿大自然的清新,身体却显得有些虚弱,只想悠闲地骑马游玩。

注释

  • 梅子生仁:梅子成熟时,果仁开始发育,带有酸味。
  • 楝花:楝树的花,常在初夏开放。
  • 空榻:没有其他家具,只有一张空的榻榻米。
  • 小冠:一种简易的帽子。
  • 蚕簇:蚕群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情景。
  • 稻秧:刚种下的稻子。
  • 水陂:水田的边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现出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个人的理想追求。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情感丰富,作品中常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理想的执着。

创作背景
《初夏》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陆游晚年,生活环境较为清贫,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感悟和个人的闲适心境。通过描绘初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初夏》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陆游在初夏时节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诗的开头,梅子和楝花的描绘不仅呈现出初夏的气候特征,也反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苦涩的情感。梅子的酸味象征着生活中的苦涩,而楝花的寒意则传达出初夏的微凉,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形成对比。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生活的简朴,室内空荡荡的榻与随意的小冠,展现出一种闲适而又孤寂的生活状态。这样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物质的淡薄追求,反而更加强调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的精神。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蚕和稻秧,这些农田的生机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繁荣。而“效原清润身差健”一句,则表明他希望能从自然中获得力量与健康,渴望在自然中找到自我。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健康、自由生活的渴望,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与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梅子生仁已带酸:梅子开始成熟,果仁成长中,带有酸味,象征初夏的来临。
    2. 楝花堕地尚微寒:楝树的花瓣落在地上,依旧感受到微微的寒意,表现出季节的过渡。
    3. 室无长物惟空榻:室内没有其他家具,只有一张空榻,体现出诗人的简朴生活。
    4. 头不加巾但小冠:没有戴巾,随意戴着小冠,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5. 蚕簇倚墙丝盎起:蚕群靠在墙边,丝线丰满,象征着农田的生机。
    6. 稻秧经雨水陂宽:雨水滋润下,稻秧长势良好,展现出丰收的希望。
    7. 效原清润身差健:模仿自然的清新,希望身体健康,却感到虚弱。
    8. 剩欲闲游一跨鞍:最后表达想要骑马游玩的愿望,渴望自由与闲适。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梅子与楝花的描写,生动地比喻了季节的变迁和人生的酸甜。
    • 对仗:如“室无长物惟空榻”和“头不加巾但小冠”,形成对称之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健康、自由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梅子:象征着初夏的季节,带有酸味的梅子暗示生活中的苦涩。
  • 楝花:象征着初夏的气候变化,传达出一种清新的气息。
  • 蚕与稻秧:象征着农田的生机与希望,表现出对劳动的尊重与对丰收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子”象征什么?
    A. 快乐
    B. 苦涩
    C. 丰收

  2. 诗人生活的状态如何?
    A. 富裕
    B. 简朴
    C. 奢华

  3. 诗人最后想要做什么?
    A. 读书
    B. 骑马游玩
    C. 办公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鹿柴》: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陆游的《初夏》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陆游更侧重于初夏的生机与个人的感受,而白居易则通过草原的描写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与情感上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