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晓旅人去,天高秋气悲。明河川上没,芳草露中衰。此别又千里,少年能几时。心知剡溪路,聊且寄前期。
白话文翻译:
清晨,山间的旅人启程离去,天空高远,秋气中带着悲凉。明亮的河流在川上消失,芳草在露水中逐渐衰败。这次分别又将相隔千里,年轻的时光还能有多少?心中明白前往剡溪的路途,暂且寄托前行的希望。
注释:
- 明河:指明亮的河流。
- 芳草:指美丽的草。
- 剡溪: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嵊州市。
典故解析:
- 剡溪:剡溪在唐代是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因其风景秀丽,常被用作诗中的意象,象征着美好的归宿或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2—约789),字幼公,唐代诗人,与韦应物并称“韦戴”。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戴叔伦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戴叔伦旅途中,面对秋天的景色和即将的离别,感慨时光易逝,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山间旅行为背景,通过描绘天高秋气的悲凉、明河的消失、芳草的衰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慨。诗中的“此别又千里,少年能几时”直接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哀叹,而“心知剡溪路,聊且寄前期”则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晓旅人去:清晨,山间的旅人启程离去。
- 天高秋气悲:天空高远,秋气中带着悲凉。
- 明河川上没:明亮的河流在川上消失。
- 芳草露中衰:芳草在露水中逐渐衰败。
- 此别又千里:这次分别又将相隔千里。
- 少年能几时:年轻的时光还能有多少?
- 心知剡溪路:心中明白前往剡溪的路途。
- 聊且寄前期:暂且寄托前行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明河川上没”比喻光明或希望的消失。
- 拟人:“芳草露中衰”赋予芳草以生命,表达其逐渐衰败的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意象分析:
- 明河:象征光明或希望。
- 芳草:象征美丽和生命力。
- 剡溪:象征美好的归宿或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明河”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河流 B. 明亮的星河 C. 明亮的道路 D. 明亮的灯火
-
诗中的“剡溪”位于哪个省? A. 浙江省 B. 江苏省 C. 福建省 D. 广东省
-
诗中的“此别又千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期待 D. 无奈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韦应物《滁州西涧》: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戴叔伦《早行寄朱山人放》与韦应物《滁州西涧》:两首诗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戴叔伦的全部诗作。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戴叔伦的部分诗作,适合初学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