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寄知己》
时间: 2025-01-17 08:42: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得浮生到老闲,且将新句拟玄关。
自知清兴来无尽,谁道淳风去不还。
三百正声传世后,五千真理在人间。
此心终待相逢说,时复登楼看暮山。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在这浮生中悠闲度日,暂且把新的诗句写在门前。
我知道清淡的兴致是无尽的,谁说纯正的风气会去而不复返呢?
三百篇正声传世,五千条真理在人间流传。
我这颗心终究是期待有一天能与你相逢畅谈,
时常登楼远眺,欣赏那暮色中的山峦。
注释:
- 浮生:指短暂的人生。
- 玄关:门口或门前的地方,这里指诗作的题目。
- 清兴:清淡的兴致,指诗人的创作灵感。
- 淳风:纯正的风气,常指道德或文化风尚。
- 三百正声:指《诗经》的三百篇正诗。
- 五千真理:这里泛指所有真实的哲理与道理。
- 相逢说:期待与知己相逢,畅谈诗文。
- 暮山:指黄昏时分的山,象征宁静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约 770-842),字君明,号西江,唐代诗人,曾任职于礼部。齐己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抒发情感,尤以禅意诗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齐己晚年,诗人反思自己的人生,表达对知己的思念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齐己的《咏怀寄知己》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中,诗人以“浮生”开篇,传达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表现出对生活的淡然和对创作的执着。接着,诗人提到“新句拟玄关”,显示了他不断追求诗歌创作的热情与努力。对于“清兴来无尽”的自知,诗人表现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在面对人世间的冷暖时,他深信纯正的风气不会消逝,这种乐观的态度让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诗的后半部分,齐己提到“三百正声”和“五千真理”,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致敬,也是对自身文学追求的肯定。诗人希望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能在与知己的交流中得以升华,这种期待不仅表现了对友谊的渴望,也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最后,诗人以“时复登楼看暮山”收尾,形成一种时间的循环,表达了对自然与心灵的双重眷恋,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得浮生到老闲”,表达了对人生状态的沉淀与淡然。
- “且将新句拟玄关”,强调了诗人创作的持续性与对新作品的期待。
- “自知清兴来无尽”,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创作灵感的自信。
- “谁道淳风去不还”,质疑世俗对风气变迁的看法。
- “三百正声传世后”,提到《诗经》,表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五千真理在人间”,强调了真实与理智的普遍性。
- “此心终待相逢说”,表达对知己的期待与珍视。
- “时复登楼看暮山”,以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兴”与“淳风”,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暮山象征着诗人的思考与宁静,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生,提升了诗歌的哲理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人生的反思、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 浮生:象征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新句:代表诗人的创作热情与探索精神。
- 清兴:象征高洁的情感与境界。
- 淳风:代表纯正的文化与道德风尚。
- 暮山:象征宁静、美好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浮生”指的是什么?
- A. 短暂的人生
- B. 永恒的生命
- C. 美好的时光
- D. 无尽的旅程
-
“三百正声”是指哪部经典?
- A. 《红楼梦》
- B. 《论语》
- C. 《诗经》
- D. 《楚辞》
-
诗人期待与知己相逢,是为了?
- A. 讨论诗歌
- B. 旅行
- C. 交朋友
- D. 争论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齐己的《咏怀寄知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齐己更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齐己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