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时间: 2025-01-06 06:48:17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

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

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
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
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白话文翻译:

前年我在这里题过名,今天再来看牡丹花。
有人说我是芸香吏,这已经是第三次见牡丹盛开。
岂止是这花值得珍惜,更让我感到的是年华的流逝。
何况我的朋友在这春天的花丛中,东都之行还未归来。
谁能知道这红色的花儿旁边,春天已尽,思念却依旧悠长。

注释:

  • 芸香吏:古代对一种管理香料的官吏的称谓,这里暗指诗人自己。
  • 牡丹:象征富贵、繁荣的花卉,常被用作诗歌中的意象。
  • 老暗催:指岁月无情,时光流逝的暗示。
  • 东都:指洛阳,诗人可能在此地有亲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写诗、散文和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民生,倡导诗歌的通俗易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与元稹相交多年后,回忆往昔的情景,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春天的牡丹花盛开,引发他对青春及友谊的深思。

诗歌鉴赏: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展现了白居易对生命流逝和友谊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作者提到自己曾在前年来此地题名,今天再来看到盛开的牡丹,勾起了往昔的回忆。这种对时间的追忆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折射出岁月无情,时光荏苒的普遍感受。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在这句中,诗人不仅仅为花的美丽而感叹,更让他意识到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牡丹的盛开与凋谢象征着人生的起伏,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内心的惆怅愈发显现。“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这句不仅提到了友人的缺席,也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与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描写,传达了对人生、友谊及流逝时光的深思。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体的感受,也是普遍的人生体验,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前年我在这里题过名,今天再来看牡丹花。
      • 诗人回忆去年在此的情景,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2. 有人说我是芸香吏,这已经是第三次见牡丹盛开。
      • 提到自己身份的同时,强调见到牡丹的次数,暗示时光的流逝。
    3. 岂止是这花值得珍惜,更让我感到的是年华的流逝。
      • 引入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4. 何况我的朋友在这春天的花丛中,东都之行还未归来。
      •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衬托出孤独感。
    5. 谁能知道这红色的花儿旁边,春天已尽,思念却依旧悠长。
      • 结尾处反思生命的短暂与思念的绵长,情感更加沉重。
  •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有明显的对比和对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牡丹花不仅是自然之物,也象征着人生的美好与短暂。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牡丹花,引发了对生命流逝、友谊缺失和岁月无情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内心的惆怅。

意象分析:

  • 牡丹:象征富贵、美好与繁荣,然而其盛开与凋谢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
  • 春天:代表生命的活力与希望,但在诗中却隐含着春尽之感,寓意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芸香吏”指的是什么?
    A. 管理香料的官吏
    B. 牡丹花的种植者
    C. 一种花卉

  2. 诗人对牡丹花的感慨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爱情
    B. 友谊与时光流逝
    C. 自然景色

  3. 诗中提到的“东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安
    B. 洛阳
    C. 南京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的诗在主题上都涉及人生的思考,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常常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