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过鸿仪寺 晁冲之 〔宋代〕 秋色远如许,寒花奈若何。 客行伤老大,野次记经过。 废圃犹残菊,枯池但折荷。 吾生与物态,天意岂蹉跎。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景色如此遥远,寒花该如何承受。 作为旅人,我感到悲伤和衰老,在野外记录我的经过。 废弃的园子里还有残留的菊花,干涸的池塘只剩下折断的荷花。 我的生命与万物一样,天意难道是虚度光阴吗?
注释:
- 秋色远如许:形容秋天的景色非常遥远。
- 寒花奈若何:寒花指秋天的花,这里表达了对秋天花朵的同情。
- 客行伤老大:客行指旅行,伤老大表示感到悲伤和衰老。
- 野次记经过:在野外记录自己的行程。
- 废圃犹残菊:废弃的园子里还有残留的菊花。
- 枯池但折荷:干涸的池塘只剩下折断的荷花。
- 吾生与物态:我的生命与万物的状态相同。
- 天意岂蹉跎:天意难道是让人虚度光阴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冲之是宋代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时重游旧地鸿仪寺时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重游鸿仪寺时所作,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的废圃和枯池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凋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的“秋色远如许”和“寒花奈若何”描绘了秋天的遥远和花朵的无奈,而“客行伤老大”和“野次记经过”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的衰老和悲伤的感受。废圃和枯池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生命凋零的感慨。最后两句“吾生与物态,天意岂蹉跎”则提出了对天意的质疑,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色远如许”:通过“远”字,表达了秋天的景色非常遥远,给人一种空旷和寂寥的感觉。
- “寒花奈若何”:用“寒花”比喻秋天的花朵,表达了诗人对花朵的同情和对秋天的感慨。
- “客行伤老大”:通过“伤老大”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的衰老和悲伤的感受。
- “野次记经过”:在野外记录自己的行程,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 “废圃犹残菊”:废圃和残菊的意象,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凋零。
- “枯池但折荷”:枯池和折荷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生命凋零的感慨。
- “吾生与物态”:通过“吾生与物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万物状态相同的认识。
- “天意岂蹉跎”:提出了对天意的质疑,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花”比喻秋天的花朵,表达了诗人对花朵的同情和对秋天的感慨。
- 拟人:如“寒花奈若何”中的“奈若何”赋予了花朵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花朵的同情。
- 对仗:如“废圃犹残菊,枯池但折荷”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的废圃和枯池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凋零,最后两句“吾生与物态,天意岂蹉跎”则提出了对天意的质疑,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秋色:秋天的景色,象征着遥远和寂寥。
- 寒花:秋天的花朵,象征着无奈和同情。
- 废圃:废弃的园子,象征着岁月的无情。
- 枯池:干涸的池塘,象征着生命的凋零。
- 残菊:残留的菊花,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折荷:折断的荷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寒花”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花 B. 秋天的花 C. 冬天的花 D. 夏天的花
-
诗中的“废圃”和“枯池”象征着什么? A. 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凋零 B. 春天的生机和夏天的繁荣 C. 秋天的丰收和冬天的宁静 D. 生命的坚韧和自然的美丽
-
诗中的“天意岂蹉跎”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质疑? A. 生命的意义 B. 自然的规律 C. 社会的秩序 D. 历史的进程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兴八首》与晁冲之的《重过鸿仪寺》:两者都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加沉郁和悲壮,而晁冲之的诗则更加细腻和抒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晁冲之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时期诗歌的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晁冲之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