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招隐寺》

时间: 2025-01-19 20:01:05

隐士遗尘在,高僧精舍开。

地形临渚断,江势触山回。

楚野花多思,南禽声例哀。

殷勤最高顶,闲即望乡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士遗尘在,高僧精舍开。
地形临渚断,江势触山回。
楚野花多思,南禽声例哀。
殷勤最高顶,闲即望乡来。

白话文翻译:

隐士的踪迹被尘世所遗留,而高僧的寺庙则在此开放。
地势陡峭,临近水边,江水在山脚下回旋。
楚地的野花让人思念,南方的鸟鸣声则令人感到悲哀。
我殷切地向往最高的山顶,闲暇时便能望见故乡的方向。

注释:

字词注释:

  • 隐士:隐居的人,指远离尘世的人。
  • 遗尘:留下的尘埃,指隐士所遗留下来的事情或痕迹。
  • 高僧:高尚的僧人。
  • 精舍:寺庙。
  • 临渚:临近水边。
  • 楚野:指楚地的原野,象征着思乡之情。
  • 南禽:南方的鸟,表示来自南方的鸟。
  • 殷勤:殷切、热切的心情。
  • :山顶。

典故解析:

  • 楚地:指古代楚国,位于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文化丰富,常常在诗中提及以表达思乡之情。
  • 江水:常用水流来象征人生的流转和无常,山水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愚溪,唐朝著名诗人,散文家。他以其豪放、清新、风趣的风格而闻名,尤其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时事的批判。

创作背景: 《题招隐寺》创作于刘禹锡被贬谪期间,诗人身处隐居之地,心中充满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体现了他对高僧和隐士的敬仰,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题招隐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庙风景,透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首联“隐士遗尘在,高僧精舍开”开篇即点明了隐士与高僧的关系,展现出一种清净、超脱的氛围。紧接着,诗人用“地形临渚断,江势触山回”描绘了寺庙所处的优美地理环境,水流环绕、山峰屹立,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此处的江水与山峦的交融,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中间两句“楚野花多思,南禽声例哀”,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楚地的野花和南方鸟鸣,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苦楚。最后两句“殷勤最高顶,闲即望乡来”则展现了诗人对高处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意境,令人浮想联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隐士遗尘在:隐士曾经的生活在这里留下痕迹。
  2. 高僧精舍开:高僧的寺庙在此开放,象征着清净与修行。
  3. 地形临渚断:地势陡峭,傍水而立,给人以孤高之感。
  4. 江势触山回:江水在山脚下回转,描绘出自然的灵动。
  5. 楚野花多思:楚地的野花让人思念,寄托了乡愁。
  6. 南禽声例哀:南方鸟鸣声哀婉,映衬着诗人的情感。
  7. 殷勤最高顶:向往登上高峰,寓意对理想的追求。
  8. 闲即望乡来:闲暇时便能见到故乡的方向,渗透着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隐士遗尘在,高僧精舍开”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江水、山峰、花草)传达内心情感,形成一种和谐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士与高僧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思恋,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一种追求超脱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隐士:象征孤高与超脱。
  2. 高僧:代表智慧与修行。
  3.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4. 山峰:象征理想与追求。
  5. 野花:代表乡愁与自然的美好。
  6. 南禽:象征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僧”指的是哪个角色? A. 隐士
    B. 僧人
    C. 诗人

  2. “楚野花多思”中“思”字的含义是什么? A. 思念
    B. 思考
    C. 思辨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政治的批判
    B. 对故乡的思念与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了隐居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涉及对高峰的追求,但更加强调人间的艰辛与理想的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隐居的宁静与自然的美,情感基调略显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禹锡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