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日慵工记姓名,
远劳辛苦写西京。
近来渐有临池兴,
为报元常欲抗行。
白话文翻译:
过去懒于工作,只记得自己的名字,
远道而来辛苦书写西京。
最近渐渐有了临池的兴致,
为了报答元常,我想要努力追求。
注释:
- 慵工:懒惰工作,指不愿意努力。
- 西京:指长安,古代的都城。
- 临池:指学习书法,源于王羲之在池边练字的故事。
- 元常:元常指的是元结,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朋友,诗中提到他可能是想要追随元常的榜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秋浦,唐代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潇洒,内容多涉及个人经历和社会生活,尤其擅长于古体诗和骈文。刘禹锡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常被称为“刘白”。
创作背景:
《答后篇》是刘禹锡在与友人元常的交往中写下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自己过去懒惰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努力学习的渴望。此诗写于他晚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个人奋斗的决心。
诗歌鉴赏:
《答后篇》是一首极富个性的诗作,通过对自身经历的自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开头两句“昔日慵工记姓名,远劳辛苦写西京”,道出了诗人年轻时的懒惰与不思进取,尽管身处繁华的长安,但却未能充分利用这段时光。这里的“慵工”不仅是对自身的批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懒惰风气。
然而,转折在后两句中展现出来,“近来渐有临池兴,为报元常欲抗行”。诗人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如此懈怠,开始萌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书法,这不仅是对自身修养的提升,也是一种对友人的回应和追随。这里的“临池兴”不仅仅是指书法学习,更象征着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从懒惰到努力的心路历程,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体现了唐代知识分子对理想和自我修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日慵工记姓名:过去的我因懒惰而只顾自己的名声,未能努力工作。
- 远劳辛苦写西京:为了追求名利,远道而来,却只是在艰辛中书写长安的繁华。
- 近来渐有临池兴:最近我逐渐对书法产生了兴趣,想要像王羲之那样勤奋练习。
- 为报元常欲抗行:为了回报元常的教诲,我决心努力追求,奋发向上。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前后句对比鲜明,前半部分描述懒惰,后半部分则是努力的决心,形成强烈的对照。
- 典故:提到王羲之的“临池”,引申出对学习的重视和对文化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个人懒惰的反思和对理想追求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在友人启发下,决心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追求进步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慵工:象征懒惰和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
- 西京:象征名利和繁华的追求。
- 临池:象征学习和文化追求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答后篇》的作者是谁?
- A. 王维
- B. 刘禹锡
- C. 李白
- D. 杜甫
-
“临池”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 A. 远行
- B. 学习书法
- C. 休息
- D. 打水
-
诗中提到的“元常”是指谁?
- A. 诗人自己的名字
- B. 另一位诗人
- C. 朋友元结
- D. 书法家
答案:
- B. 刘禹锡
- B. 学习书法
- C. 朋友元结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刘禹锡的《答后篇》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但刘禹锡更着重于自我反省与努力,而白居易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