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古林寺》
时间: 2025-01-03 07:07: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云落叶,认城西荒寺。几度徘徊到钟起。叹焚林劫火,遮日兵尘,浑未料,江山青山犹是。南朝空一梦,残照苍茫,多少楼台问谁记。为语此中人,画里生涯,休辜负山林城市。试结个茅庐两三间,更检点琴书,好成邻里。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云层与落叶交织在一起,我认得这座西城的荒废寺庙。几度徘徊到钟声响起,叹息那焚烧林木的劫难,遮蔽了阳光的战火,竟未曾想到,青山依旧如昔。南朝的历史不过是场空梦,残阳下的苍茫,多少楼台又有谁记得?我想对这里的人说,生活在画中,千万不要辜负这片山林与城市。试着建个两三间的茅草屋,再整理一下琴书,便可以过上邻里和睦的生活。
注释
- 寒云:指阴云密布的天气,给人以寒冷的感觉。
- 城西荒寺:指城市西边的废弃寺庙,象征荒凉和历史的沧桑。
- 焚林劫火:指森林被大火焚烧,暗喻战争带来的灾难。
- 南朝:指南朝时期的历史,隐含对往昔的感慨。
- 茅庐:指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象征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南朝: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代表了一段文人雅士的繁荣时期,诗中提到南朝,实际上是在追忆那个时代的文化与风雅。
- 隐逸:诗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侃(1885-1936),字仲明,号秋水,近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主张古典与现代结合,注重诗词的个性与内涵。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侃晚年,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环境,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沉思。
诗歌鉴赏
这首《洞仙歌 古林寺》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寺庙场景,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以“寒云落叶”营造出萧条的氛围,随后通过对荒寺的徘徊,传达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诗中“焚林劫火,遮日兵尘”一语,直接点明了战乱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摧残,令人感到痛心。尽管如此,诗人仍然保持了一种乐观的态度,他相信“江山青山犹是”,即使在困境中,仍能看到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
在后半部分,诗人向“此中人”发出呼唤,鼓励他们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辜负这片山林与城市的美好。试图构建一个简朴而和谐的生活环境,将个人的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感慨历史、反思现实的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现出诗人对生活深切的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寒云落叶,认城西荒寺:开篇描绘一个寒冷的秋天,落叶飘零,诗人认定这座荒废的寺庙。
- 几度徘徊到钟起:诗人多次徘徊,直到寺庙的钟声响起,表现出他的惆怅与思考。
- 叹焚林劫火,遮日兵尘:感叹森林被战火焚烧,遮蔽了阳光,象征战争带来的苦难。
- 浑未料,江山青山犹是:未曾想到,青山绿水依旧存在,表达一种希望与遗憾的对比。
- 南朝空一梦,残照苍茫:南朝的历史如梦,夕阳下的景象显得苍茫无助。
- 多少楼台问谁记:多少过往的楼台建筑,谁能记得它们的辉煌?
- 为语此中人:想对这里的人说话,传达自己的想法。
- 画里生涯,休辜负山林城市:生活在如画的环境中,不要辜负这片美好。
- 试结个茅庐两三间:希望能建几间茅草屋,过上简单的生活。
- 更检点琴书,好成邻里:整理琴书,渴望与邻里和睦相处。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画,暗示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 拟人:用“寒云落叶”给予自然以人性化的感受,增添诗意。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寒云:象征忧伤与孤独,暗示环境的萧瑟。
- 残照: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沧桑。
- 茅庐: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本诗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侃
C. 杜甫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南朝”是指哪个历史时期?
A. 隋唐时期
B. 南北朝时期
C. 明清时期
答案:B -
“焚林劫火”中的“劫火”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火灾
B. 战争带来的火灾
C. 人为纵火
答案:B
-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黄侃的《洞仙歌 古林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描绘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诗作,但黄侃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人生态度的追求,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黄侃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