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次柳屯田仙吕调韵,题潇湘清梦图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3:52: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是清梦重寻,满眼潇湘来去。宿雾散,初阳晓,露华烟渚。十洲云涌,三山楼起,碧浪天台,缥缈迹,迷仙坞。环佩藉,冉冉绮霞轩举。如旅。便觅萦怀香海,断魂莲浦。回看画舸人归,群玉才调,粉奁吟处。一时月影朦胧,迢迢无奈缺圆,天涯近,佳期阻。谁问讯春风飘忽难据。千辛万苦。怎得共合欢朝暮。从今后,好注定有情心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潇湘地区的清梦重温,眼前景色如梦似幻,雾霭渐散,初阳升起,露水如烟笼罩水面。远处十洲云雾缭绕,三山楼阁耸立,碧波荡漾,朦胧的仙境似乎迷雾重重。佩环轻响,绮丽的霞光缓缓升起,仿佛如同旅客。心中寻觅着那缭绕的香海,令人魂断的莲浦。回首看那画舸归来,群玉般的人才在吟唱,粉色的奁盒里传出韵律。月影朦胧,遥远的地方似乎难以圆满,天涯近在咫尺,却佳期阻隔。谁在询问春风的消息,它飘忽不定,千辛万苦,怎能共享朝夕的欢愉。从今以后,命运注定我有情绪。
注释
- 清梦重寻:指梦中的潇湘景色再次浮现。
- 宿雾:指之前的雾气。
- 冉冉:轻轻地,缓缓地。
- 环佩藉:形容佩环的声音,给人以轻快之感。
- 断魂莲浦:表达对往事的追忆和思念。
- 佳期阻:美好的相会时间受阻。
典故解析
“潇湘”是指湖南一带的山水风光,常用以象征美丽而又带有忧伤的情感;“十洲云涌,三山楼起”描绘了仙境般的景象,三山代表着道教的三山五岳,常常与仙人和长生不老的主题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1894-1968),字子华,号湖帆,江苏无锡人,清代著名画家、诗人。他擅长山水画,作品以细腻、清新见长,诗歌风格同样倾向于清丽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他对潇湘地区的情感寄托,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洞仙歌》以潇湘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和情感的向往与追忆。诗中运用大量优美的意象,构建出一个如梦似幻的仙境,令人遐想。开篇提到“清梦重寻”,引入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现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接着,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潇湘的自然风光,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诗中的环境描写与心境交融,构成了梦境般的氛围。
在情感上,诗人虽然描绘了美好的自然,但也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表现出对无法共度美好时光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结尾提到“从今后,好注定有情心绪”,暗示了即使面对阻隔,内心的情感依然坚定不移。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在美中带有一丝忧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是清梦重寻:表明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潜藏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 满眼潇湘来去:视觉上呈现潇湘的美丽景色,形成一种流动的美感。
- 宿雾散,初阳晓,露华烟渚:通过自然现象描绘清晨的宁静与美丽。
- 十洲云涌,三山楼起:将潇湘的壮丽景色与仙境联系在一起。
- 环佩藉,冉冉绮霞轩举:描绘女子佩环轻响,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如旅:暗示旅人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 便觅萦怀香海,断魂莲浦: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无法忘却的情感。
- 回看画舸人归:回望归来的旅人,体现一种生活的流动感。
- 一时月影朦胧:描绘夜晚的朦胧,增加诗的神秘感。
- 千辛万苦。怎得共合欢朝暮: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潇湘比作梦境,增加诗的意境。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中常见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充沛,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潇湘:象征美丽与忧伤。
- 月影:象征孤独与思念。
- 香海:象征情感的迷惘与追寻。
- 莲浦:象征对往事的怀念。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潇湘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形成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月影的朦胧象征着人生的无奈,而莲浦则刻画了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潇湘”主要代表什么?
- A. 乡愁
- B. 美丽的自然景色
- C. 仙境
- D. 以上皆是
-
填空题:诗中“千辛万苦。怎得共__朝暮”中的空缺应填入什么词?
-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对/错)
答案
- D
- 合欢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对比《山中与幽人对酌》,两首诗都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洞仙歌》更加偏重于梦幻与情感的交织,而《山中与幽人对酌》则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流派研究》
- 《吴湖帆与其诗歌艺术》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