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忆逸 赵蕃 〔宋代〕
雨听止复作,滩闻抑更扬。 贪程谓日短,无寐识更长。 儿叹父官无,父忧儿学荒。 渠能志游夏,我可吊沅湘。
白话文翻译:
雨声停了又起,滩声听起来更加响亮。 贪图赶路觉得日子短暂,无眠时才意识到夜更长。 儿子叹息父亲没有官职,父亲担忧儿子学业荒废。 如果他能像游夏那样有志向,我就可以像吊唁沅湘那样哀悼他。
注释:
- 雨听止复作:雨声停了又下。
- 滩闻抑更扬:滩声听起来更加响亮。
- 贪程谓日短:贪图赶路觉得日子短暂。
- 无寐识更长:无眠时才意识到夜更长。
- 儿叹父官无:儿子叹息父亲没有官职。
- 父忧儿学荒:父亲担忧儿子学业荒废。
- 渠能志游夏:如果他能像游夏那样有志向。游夏,指古代学者游酢和夏侯湛,代表有志向的学者。
- 我可吊沅湘:我就可以像吊唁沅湘那样哀悼他。沅湘,指沅水和湘水,古代常用来比喻哀悼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可能是在夜晚思念远方的朋友或亲人时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雨夜,作者因思念某人而无法入睡,听着雨声和滩声,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比雨声和滩声的变化,以及对儿子学业的担忧,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作者在夜晚的孤独和忧思。雨声的停歇与再起,滩声的抑扬,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作者通过对儿子学业的担忧,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家族命运的关切。最后两句以游夏和沅湘为典,寄托了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逝去时光的哀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雨听止复作”,通过雨声的停歇与再起,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次句“滩闻抑更扬”,滩声的抑扬变化,加深了夜晚的寂静和内心的波动。
- 第三句“贪程谓日短”,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紧迫感,贪图赶路却觉得日子短暂。
- 第四句“无寐识更长”,无眠时才意识到夜更长,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 第五句“儿叹父官无”,儿子叹息父亲没有官职,反映了家族的困境和对未来的担忧。
- 第六句“父忧儿学荒”,父亲担忧儿子学业荒废,表达了对后代教育的重视和对未来的忧虑。
- 最后两句“渠能志游夏,我可吊沅湘”,以游夏和沅湘为典,寄托了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逝去时光的哀悼。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雨声和滩声的对比,加深了夜晚的寂静和内心的波动。
- 象征:雨声和滩声的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典故:使用游夏和沅湘的典故,寄托了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作者在夜晚的孤独和忧思,以及对家族命运和后代教育的关切。
意象分析:
- 雨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滩声:加深了夜晚的寂静和内心的波动。
- 游夏:代表有志向的学者,寄托了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 沅湘:比喻哀悼之地,体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哀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雨听止复作”象征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人生的无常 C. 夜晚的寂静 D. 内心的波动 答案:A
-
诗中“父忧儿学荒”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忧虑 B. 对家族命运的关切 C. 对后代教育的重视 D. 对逝去时光的哀悼 答案:C
-
诗中“渠能志游夏,我可吊沅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对比 B. 象征 C. 典故 D. 拟人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 杜甫《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夜忆逸》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忧思,但赵蕃的诗更多地关注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关注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以及赵蕃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