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洞》

时间: 2025-01-19 13:27:25

灵仙窟宅不多见,车马往来成再游。

后洞白云前洞出,上池红叶下池流。

水花照眼明金鲫,石发藏春护玉虬。

邂逅尚青游子眼,栖迟应白老僧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龙洞
作者: 徐似道 〔宋代〕

灵仙窟宅不多见,
车马往来成再游。
后洞白云前洞出,
上池红叶下池流。
水花照眼明金鲫,
石发藏春护玉虬。
邂逅尚青游子眼,
栖迟应白老僧头。


白话文翻译:

这座灵仙的洞府并不多见,
车马穿梭来往,变成了游览的景象。
后面的洞中白云缭绕,前面的洞中则云雾升腾,
上面的池塘红叶飘落,下面的池水轻轻流淌。
水花闪烁着光芒,映照出金色的鲫鱼,
石缝中春意盎然,隐藏着玉龙。
偶然相遇,游子眼中仍然是青春的光彩,
停留在此的应该是白发的老僧。


注释:

  • 灵仙:指的是神仙的住所,寓意清幽、神秘的地方。
  • 窟宅:指洞府,居所。
  • 车马往来:形容游览的人多。
  • 白云红叶金鲫玉虬:都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
  • 邂逅:偶然相遇。
  • 栖迟:停留不前。

典故解析:

“灵仙窟宅”常指道教文化中隐士或修道者所居住的地方,象征着远离尘世的宁静和清雅气息。诗中提到的“白云”和“红叶”也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营造出一种理想的山水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似道,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山水诗见长,其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游览白龙洞时,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白龙洞》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在描绘白龙洞的自然景色时,融入了自身的情感与思考。诗的开头通过“灵仙窟宅不多见”引入主题,强调了这处洞府的独特与神秘。接着,诗人描绘了游人如织的场景,反映了这片美丽之地吸引了众多游览者的目光。

在具体的自然景物描绘上,诗人将“白云”、“红叶”、“金鲫”、“玉虬”等意象巧妙结合,构建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水、石、花的细腻描绘,表现了洞内的生机与活力,并以此传达出一种追求自然、向往清幽的情感。

此外,诗的最后两句引入了游子的青春与老僧的沉静,形成了人和自然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哲思。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灵仙窟宅不多见:开篇点出主题,强调洞府的稀有与神秘。
  2. 车马往来成再游:描绘游览的热闹场景,表现出此地的吸引力。
  3. 后洞白云前洞出:描绘洞内的景象,形成前后呼应的景致。
  4. 上池红叶下池流:用红叶与流水描绘出静谧的自然之美。
  5. 水花照眼明金鲫:描绘水中金鲫,展现生动的自然景象。
  6. 石发藏春护玉虬:形象地描绘出春意盎然的景象。
  7. 邂逅尚青游子眼:游子偶然相遇,眼中流露出青春气息。
  8. 栖迟应白老僧头:老僧的沉稳与游子的青春形成对比,寓意人生的不同阶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相结合。
  • 拟人:水花与金鲫的描绘使自然更具生动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态度的反思。


意象分析:

  • 灵仙:象征着理想的境地与淡泊的心境。
  • 白云:代表着自由与宁静。
  • 红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 金鲫:代表着财富与繁荣。
  • 玉虬:象征着隐秘与长生,反映自然的神秘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白龙洞”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自然的宁静
    B. 游览的热闹
    C. 人生的哲理
    D. 以上皆是

  2. 诗中的“金鲫”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财富与繁荣
    C. 自由与宁静
    D. 神秘与长生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情感更加细腻,而李白的《庐山谣》则更显豪放,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