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春》

时间: 2025-01-04 07:15:28

好春只在朱弦里,残蝶空粘紫陌尘。

堪恨柳丝作狐媚,生憎霞彩似龙鳞。

东山岂有吹笙侣,北市应逢卖饼人。

何日罗浮登绝顶,山灵一笑万花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春只在朱弦里,残蝶空粘紫陌尘。
堪恨柳丝作狐媚,生憎霞彩似龙鳞。
东山岂有吹笙侣,北市应逢卖饼人。
何日罗浮登绝顶,山灵一笑万花新。

白话文翻译:

美好的春天只存在于朱色的琴弦之中,残存的蝴蝶只能空留在紫色的泥土上。
令人痛恨的是柳丝像狐狸一样妩媚,生出厌恶的是霞光如同龙的鳞片。
东山上哪里会有吹笙的伴侣,北市上恐怕只能遇见卖饼的人。
何时能登上罗浮山的绝顶,山灵一笑万花才会焕然一新。

注释:

  • 朱弦:指朱色的琴弦,象征音乐和春天的美好。
  • 残蝶:指残留的蝴蝶,暗示春天的逝去。
  • 柳丝作狐媚:柳丝的柔美像狐狸的媚态,表达对春天花柳争妍的厌恶。
  • 霞彩似龙鳞:霞光的色彩像龙的鳞片,暗指其美丽但又令人厌烦。
  • 罗浮:指罗浮山,古代名山,象征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峻,生于当代,诗风清新洒脱,擅长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作品多以春天、山水为主题,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借春天的美好与短暂,抒发自己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好春》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生活现实的无奈。开头的“好春只在朱弦里”表明春天的美好似乎只存在于音乐中,而非现实中。随之而来的“残蝶空粘紫陌尘”则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逝去,蝴蝶的残存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接着,诗人将春天的柳丝与狐狸的妩媚相提并论,表现出一种厌恶和失望,似乎在批判春天表面的华丽掩盖了内心的空虚。而“霞彩似龙鳞”则通过比喻强调了美丽事物的虚假与表象,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东山岂有吹笙侣,北市应逢卖饼人”两句则展现了现实生活的乏味和孤独,诗人希望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却在现实中只遇到平凡的卖饼人,暗示了对精神伴侣的渴望。

最后两句“何日罗浮登绝顶,山灵一笑万花新”则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能在高处得到心灵的满足和自然的重生,这种对理想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好春只在朱弦里”:美好的春天仿佛只存在于音乐中,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
  2. “残蝶空粘紫陌尘”:残存的蝴蝶只是在泥土上留下痕迹,象征着春天的逝去。
  3. “堪恨柳丝作狐媚”:柳丝的妩媚使人厌恶,表达了对表面美丽的反感。
  4. “生憎霞彩似龙鳞”:霞光的美丽如同龙的鳞片,令人厌恶的虚假美。
  5. “东山岂有吹笙侣”:东山上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孤独感。
  6. “北市应逢卖饼人”:在北市遇到的只是平凡的卖饼人,暗示生活的平淡。
  7. “何日罗浮登绝顶”:期待能登上罗浮山的顶峰,象征追求理想。
  8. “山灵一笑万花新”:希望在理想的境界中获得心灵的满足与新生。

修辞手法

  • 比喻:“柳丝作狐媚”、“霞彩似龙鳞”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 拟人:“山灵一笑”赋予自然以人性,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东山岂有吹笙侣,北市应逢卖饼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失落感,同时寄托了对理想与灵魂伴侣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2. 蝴蝶:代表着短暂的美好。
  3. 柳丝:象征柔美与妩媚,但在诗中又带有厌恶的色彩。
  4. 霞彩:美丽的表象,暗指虚假。
  5. 罗浮山: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好春只在朱弦里”中朱弦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琴弦
    B. 白色的琴弦
    C. 蓝色的琴弦
    D. 绿色的琴弦

  2. 诗中“残蝶空粘紫陌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与惋惜
    B. 高兴与满足
    C. 安静与祥和
    D. 愤怒与激动

  3. “东山岂有吹笙侣”中“东山”象征着什么?
    A. 朋友与陪伴
    B. 孤独与失落
    C. 理想与追求
    D. 美丽与华丽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刘峻的《好春》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现出对春天的感慨,但刘峻更侧重于现实的无奈与理想的追求,而白居易则更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