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张虞山琼州》

时间: 2025-01-04 08:24:20

何处望琼州,中原地尽头。

蛮烟山万点,海雾蜃千楼。

身世乾坤失,生涯日夜浮。

更堪烽火急,消息断高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望琼州,中原地尽头。
蛮烟山万点,海雾蜃千楼。
身世乾坤失,生涯日夜浮。
更堪烽火急,消息断高秋。

白话文翻译:

在何处可以眺望琼州呢?中原的尽头已经看不到。
山中有万点蛮烟,海上有蜃楼千百座。
我的身世与天地失去了联系,生活的日夜如浮云般飘荡。
更何况战火频繁,秋天的消息已经断绝。

注释:

  • 琼州:古地名,今海南省的一个区域,象征南方的美好和富饶。
  • 中原:指中国的中心地区,常用来指代北方,也可以象征祖国。
  • 蛮烟:指少数民族的烟雾,暗示与外族的接触。
  • 蜃楼:一种海市蜃楼的现象,常被用来象征虚幻。
  • 身世:指个人的身世和命运。
  • 烽火:象征战争,烽火连天是对战乱的描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象随(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擅长山水诗和边塞诗而闻名。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风格清新脱俗,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战火频繁的时期,诗人身处动乱之中,思念故土,抒发对琼州的向往与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望向琼州的场景,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乱世的忧心。开头两句“何处望琼州,中原地尽头”,用地理上的远望来引入情感的共鸣,营造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既是对美好故土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蛮烟山万点,海雾蜃千楼”,通过描写蛮烟与蜃楼,展现了诗人眼前的景象,暗含了对外民族的复杂情感,同时也映射出一种虚幻与不实的美好,令人感到失落与惆怅。

“身世乾坤失,生涯日夜浮”两句,直接表露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感叹人生如浮云,漂泊不定,令人对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感同身受。

最后一句“更堪烽火急,消息断高秋”,则将主题推向高潮,烽火的急促和秋天的消息断绝,象征着战乱的频繁和对家国的忧虑,给人以沉重的历史感和时代的悲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社会现状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望琼州,中原地尽头:诗人渴望望向琼州,却发现中原的尽头已无路可行,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与无奈。
  2. 蛮烟山万点,海雾蜃千楼:描绘了远方蛮烟缭绕的山和海上的蜃楼,展现出一种美丽而又虚幻的景象。
  3. 身世乾坤失,生涯日夜浮:诗人自觉身世与天地失联,生活如浮云般无根,流露出孤独感与漂泊感。
  4. 更堪烽火急,消息断高秋:战火频繁,连秋天的消息也断绝,表达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身世乾坤失”,用天地来比喻人的身世,强调失落感。
  • 对仗:如“蛮烟山万点,海雾蜃千楼”,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意象:结合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形成独特的意象体系。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琼州的追思和对现实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渴望、对人生的迷茫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整体情感基调沉重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琼州:象征故乡的美好与向往。
  • 蛮烟:象征少数民族的烟雾,暗示边疆的复杂情况。
  • 蜃楼:象征虚幻的美好,暗示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 烽火:象征战乱,反映社会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琼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2. 诗人对自身的感受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 A. 幸福
    • B. 无奈
    • C. 自豪
    • D. 平静
  3. “更堪烽火急”的意思是什么?

    • A. 战火平息
    • B. 战火频繁
    • C. 和平安宁
    • D. 消息传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丘象随《怀张虞山琼州》 vs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故土的向往,但丘象随更多地表现出对动荡局势的忧虑,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色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