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陪使君十四叔晚憩大云门寺
野寺千家外,闲行晚暂过。
炎氛临水尽,夕照傍林多。
境对知心妄,人安觉政和。
绳床摇麈尾,佳趣满沧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诗人陪伴使君十四叔在大云门寺休憩。诗人从千家万户的野外寺庙中漫步而来,享受着傍晚的宁静。炎热的气息在水边消散,夕阳的余晖洒在树木旁边。面对这样的景色,心中无所畏惧,感受到的是一种安宁与政和的氛围。绳床轻轻摇晃,尾巴像蚊子一样摇摆,给人带来满满的乐趣与愉悦。
注释:
字词注释:
- 野寺:指的是乡村或偏僻地方的寺庙。
- 炎氛:指炎热的气息。
- 绳床:用绳索编织的床,通常比较简单。
- 麈尾:指的是蚊虫,文中为比喻。
典故解析:
- “境对知心妄”:意指面对美好的景色,心中不再有杂念,反映了一种心灵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号惭愧,生于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尤其擅长描绘山水和田园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与使君十四叔游览大云门寺时写的,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野寺千家外”开篇,展现出诗人身处偏远寺庙的环境,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诗中提到的“炎氛临水尽”,描绘了傍晚时分,炎热的空气在水边消散,夕阳的光辉洒落在树林旁,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自然画面。接着,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安宁,认为面对如此美景,心中无所畏惧,情绪也变得平和。最后一句“绳床摇麈尾”传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似乎是诗人享受这一刻的闲适与乐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寺千家外:诗人置身于偏远的寺庙,环境宁静,远离喧嚣。
- 闲行晚暂过:傍晚时分,诗人随意漫步,享受这段宁静的时光。
- 炎氛临水尽:傍晚的炎热气息在水边消散,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 夕照傍林多:夕阳的光辉洒在树林旁,形成美丽的景象。
- 境对知心妄:面对美好的自然景色,内心的杂念消散,感到宁静。
- 人安觉政和: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安宁与和谐的气氛。
- 绳床摇麈尾:简陋的绳床轻轻摇动,仿佛在享受这份宁静的乐趣。
- 佳趣满沧波:在这片水波荡漾中,充满了美好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绳床的摇动比作愉悦的感觉,生动形象。
- 对仗:如“炎氛临水尽,夕照傍林多”,形成优美的音律。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心灵平和与安宁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寺:象征自然与恬淡的生活。
- 炎氛:代表夏日的炎热,随之消散的烦恼。
- 夕照:象征温暖和宁静的时刻。
- 绳床:代表简单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绳床”指的是什么? A. 豪华的床
B. 用绳索编织的简单床
C. 石头床
D. 木床 -
“炎氛临水尽”中的“炎氛”指的是什么? A. 冷空气
B. 炎热的气息
C. 雨水
D. 风 -
诗中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厌恶
B. 中立
C. 热爱与向往
D. 疏离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则通过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展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