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秦岭半岩遇雨》

时间: 2025-01-14 14:54:25

屏翳忽腾气,浮阳惨无晖。

千峰挂飞雨,百尺摇翠微。

震电闪云径,奔流翻石矶。

倚岩假松盖,临水羡荷衣。

不得采苓去,空思乘月归。

且怜东皋上,水色侵荆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秦岭半岩遇雨
作者: 钱起 〔唐代〕

屏翳忽腾气,浮阳惨无晖。
千峰挂飞雨,百尺摇翠微。
震电闪云径,奔流翻石矶。
倚岩假松盖,临水羡荷衣。
不得采苓去,空思乘月归。
且怜东皋上,水色侵荆扉。

白话文翻译

屏障的云气突然升腾,阳光浮现却又黯淡无光。
千山万峰上都挂满了飞雨,数百尺高的翠峦在雨中摇曳。
雷声轰鸣电光闪烁,奔流的雨水翻腾着冲击石头的矶头。
我倚靠岩石,借着松树的遮盖,临水而立羡慕那荷花的衣裳。
无法采摘灵芝而去,空自思念着乘月归来。
只愿怜惜东皋之上,水色渐渐侵入荆扉。

注释

  • 屏翳:指遮挡的云层。
  • 浮阳:意指阳光浮现,但因云遮蔽而显得惨淡。
  • 千峰挂飞雨:形容山峰上空中的雨水如挂在空中一样。
  • 震电:雷电交加的景象。
  • 倚岩:靠在岩石上。
  • 假松盖:借助松树的遮蔽。
  • 羡荷衣:羡慕荷花的清雅衣裳。
  • 采苓:采摘灵芝。
  • 东皋:指东面的岸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江苏。其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擅长山水诗。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登秦岭半岩遇雨”写于钱起游历秦岭时,正值雨季,诗人通过雨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受及个人的思索。此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大自然的敏感与感悟。

诗歌鉴赏

《登秦岭半岩遇雨》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秦岭半山岩石上遭遇突然降雨时的情景。诗的开头,屏翳的云气突然升腾,阳光被遮蔽,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营造出一种紧迫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山峰上飞雨如挂,生动地展现了雨中大自然的壮阔景象。

随着诗句的发展,雷电交加、奔流的雨水,通过“震电闪云径”与“奔流翻石矶”让读者感受到气候的剧烈变化,万物在雨中变得动荡不安。诗人倚岩而立,借助松树的庇护,面对水边的荷花,感到一丝羡慕,寓意着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诗人在无法采摘灵芝、思念乘月归家的情境中,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山水诗的典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屏翳忽腾气,浮阳惨无晖:云气升腾,阳光被遮蔽,气氛阴沉。
  • 千峰挂飞雨,百尺摇翠微:山峰上飞雨如挂,显得苍翠摇曳。
  • 震电闪云径,奔流翻石矶:雷电交加,雨水奔流冲击石头。
  • 倚岩假松盖,临水羡荷衣:倚靠岩石,借松树遮蔽,羡慕荷花的清雅。
  • 不得采苓去,空思乘月归:无法采摘灵芝,惟有思念归家。
  • 且怜东皋上,水色侵荆扉:怜惜东面岸边,水色渐渐侵入荆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峰挂飞雨”,形象生动。
  • 对仗:如“震电闪云径,奔流翻石矶”对称工整。
  • 拟人:如“水色侵荆扉”,赋予水色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冲突。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变幻与不确定性。
  • :代表着庄严、伟大。
  • :象征着生命与洗礼。
  • :寓意着纯洁与雅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峰挂飞雨”意指什么? A. 山峰没有雨
    B. 山峰上有雨
    C. 山峰上有阳光

  2. “不得采苓去”中的“苓”指的是什么? A. 药草
    B. 花卉
    C. 灵芝

  3. 诗中的“水色侵荆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安宁
    B. 惆怅
    C. 喜悦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钱起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自然景色,但钱起更加强调雨的突变和情感的惆怅,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安静与和谐。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钱起研究及其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