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

时间: 2024-09-19 21:14:41

身闲剩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

天下苍生未苏息,忧公遂与世相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身闲剩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天下苍生未苏息,忧公遂与世相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身心闲适,才更加觉得山水的美好;心灵宁静,才更加明白日月的漫长。看到天下苍生还未安宁,我的忧虑使我渐渐与世俗无缘。

注释:

  • 身闲:身体闲适,指状态放松。
  • 溪山:溪水和山川,象征自然美景。
  • 日月长:指时间漫长,暗喻人生的无常。
  • 苍生:百姓、人民。
  • 苏息:安息、平静,指社会的安定。
  • 忧公:忧虑的公者,指诗人自己。
  • 世相忘:与世俗隔绝,忘却世事。

典故解析:

无特定典故,诗中表达的情感与中国古代隐士文化有一定关系,隐士追求自然宁静,远离世俗纷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其一生历经战乱,心系国家,作品多反映忧国忧民的情怀,风格清新而质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他身处自然的环境中,对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困苦感到忧虑,借自然景色表达对世事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忧虑。开篇“身闲剩觉溪山好”,描绘了诗人在武夷精舍的宁静生活,令人向往的山水景色让他心情愉悦。接下来的“心静尤知日月长”则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使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然而,诗的后两句“天下苍生未苏息,忧公遂与世相忘”则转向对社会的关怀,表达了对百姓生存状态的忧虑。这里,诗人将个人的闲适与天下苍生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他心中的矛盾:一方面在自然中寻求宁静,另一方面又难以摆脱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忧。

整首诗构建了一个对比鲜明的情境,深刻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的责任感与情感深度。通过自然的美,诗人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这种关怀与思考的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闲剩觉溪山好:身心放松,感觉溪水和山川的美好。
  2. 心静尤知日月长:内心宁静,才更能体会到时间的漫长和生命的珍贵。
  3. 天下苍生未苏息:社会依然动荡不安,人民没有得到安宁。
  4. 忧公遂与世相忘:忧虑的诗人逐渐与世俗的纷扰隔绝,陷入思索。

修辞手法:

  • 对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人的内心矛盾。
  • 象征:溪山象征自然的美好,日月象征时间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体现了个人的宁静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
  • 日月:象征时间,意味着人生的无常。
  • 苍生:象征人民,代表社会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感受表达对自然的喜爱?

    • A. 身心放松
    • B. 忧虑苍生
  2. 诗中“心静”所强调的是什么?

    • A. 内心的平静
    • B. 忙碌的生活
  3. 诗人对社会的态度如何?

    • A. 忽视
    • B. 关切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陆游的诗更加强调社会责任感,而王维则更注重个人的隐逸生活。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和关注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