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寒在告有感》
时间: 2024-10-17 11:01: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寒在告有感
作者: 陆游 〔宋代〕
扫地烧香兴未阑,一年佳处是初寒。
银毫地绿茶膏嫩,玉斗丝红墨渖宽。
俗事不教来眼境,闲愁那许上眉端。
数檽留得西窗日,更取丹经展卷看。
白话文翻译:
在扫地、烧香的兴致未减之时,初寒的季节是这一年中最美的时刻。
银毫轻点,绿茶嫩芽,玉斗轻摇,红墨润宽。
世俗的琐事不应干扰我的视野,闲愁又怎能停留在眉头?
几片落叶留住了西窗的阳光,更要拿起丹经细读。
注释:
- 扫地烧香:指的是一种清静、雅致的生活方式,扫地和烧香都是为了营造宁静的环境。
- 初寒:指寒冷的初期,通常在秋末冬初,是一种气候的转变。
- 银毫:指毛笔,银毫笔轻柔如银。
- 玉斗:指盛水或盛茶的器皿,常用来比喻珍贵的茶或酒。
- 丹经:指道教经典,代表着追求精神修养和道德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豪放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人生、历史及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初寒季节,正值作者晚年,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反映了作者在生活中追求内心宁静的心态。
诗歌鉴赏:
陆游的《初寒在告有感》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中透出初寒季节的宁静和优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我内心的追求。开篇“扫地烧香兴未阑,一年佳处是初寒”展现了诗人在初寒时节的清雅情趣,扫地和烧香的动作不仅是日常生活的描写,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接下来,诗人细腻地描绘了赏茶的情景,使用“银毫地绿茶膏嫩,玉斗丝红墨渖宽”来表现茶的细腻与美好,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感。
“俗事不教来眼境,闲愁那许上眉端”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超然,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在这种初寒的环境中,诗人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并找到了沉浸于书卷中的乐趣。最后一句“数檽留得西窗日,更取丹经展卷看”传达出他在此时此刻的满足和宁静,展现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雅致的笔调,表现出一种恬淡、超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陆游虽身处纷扰,却心向宁静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扫地烧香兴未阑:环境清幽,诗人享受着扫地和烧香的乐趣,显示了内心的宁静。
- 一年佳处是初寒:表达了诗人对初寒的喜爱,认为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 银毫地绿茶膏嫩:描绘了茶的细腻与清新,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欣赏。
- 玉斗丝红墨渖宽:勾勒出茶具的精美,象征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 俗事不教来眼境:强调不让世俗琐事干扰自己的视野,表现出超然的态度。
- 闲愁那许上眉端:表达了对闲愁的排斥,体现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 数檽留得西窗日:西窗的阳光留住了时光,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 更取丹经展卷看:表达了对修身养性的追求,最终回归到精神的世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毫地绿茶”,用银毫笔比喻茶的细腻。
- 对仗:如“扫地烧香”与“银毫地绿茶”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初寒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高雅,丹经象征着精神的追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展现了陆游在生活中追求宁静与内心平和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初寒: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代表了清冷与宁静。
- 银毫: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艺术的追求。
- 丹经:代表着追求道德修养和精神升华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银毫”指的是什么?
A. 茶具
B. 毛笔
C. 烧香器
D. 扫帚 -
诗人认为初寒是“一年佳处”,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寒冷的厌恶
B. 对生命的思考
C. 对生活的热爱
D. 对世俗的逃避 -
“闲愁那许上眉端”这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绝望
B. 忧虑
C. 超然
D. 焦虑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李白的诗风对比:陆游的诗多表现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而李白的诗则更偏向豪放与奔放,展示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选》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