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雨感怀呈斯远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21:38: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雨感怀呈斯远三首 其二 赵蕃 〔宋代〕
少读隐逸传,雅意烟霞人。 居官早自缚,半世几没身。 青衫类枯叶,两鬓如烂银。 人知趋走苦,己重疾病湮。 归微三径资,尚窃太仓陈。 邻里有伏腊,弟兄无越秦。 况此交友高,而能朝夕亲。 君还志远游,所愿犹逡巡。 我乃叹寡与,未易论苦辛。 勿道车马乏,勿嫌风雨频。
白话文翻译:
从小阅读隐逸传记,心中向往烟霞般的生活。 早早地被官职束缚,半生几乎被埋没。 青色的官服像枯叶,两鬓白发如烂银。 人们知道奔波的辛苦,自己却因疾病而沉沦。 回归时只有微薄的家产,还偷窃了太仓的陈粮。 邻里有节日庆典,兄弟间却无往来。 何况这样的高洁朋友,能朝夕亲近。 你还有远游的志向,所愿却犹豫不决。 我只能叹息孤独,不易谈论辛苦。 不要说车马疲惫,不要嫌弃风雨频繁。
注释:
- 隐逸传:指记载隐士事迹的书籍。
- 雅意烟霞人:指向往隐逸生活的人。
- 居官早自缚:指早早地被官职束缚。
- 青衫类枯叶:形容官服破旧。
- 两鬓如烂银:形容白发苍苍。
- 趋走苦:指奔波劳碌的辛苦。
- 己重疾病湮:指自己因疾病而沉沦。
- 归微三径资:指回归时只有微薄的家产。
- 尚窃太仓陈:指还偷窃了太仓的陈粮。
- 邻里有伏腊:指邻里有节日庆典。
- 弟兄无越秦:指兄弟间无往来。
- 况此交友高:指有这样的高洁朋友。
- 君还志远游:指你还有远游的志向。
- 所愿犹逡巡:指所愿却犹豫不决。
- 我乃叹寡与:指我只能叹息孤独。
- 未易论苦辛:指不易谈论辛苦。
- 勿道车马乏:指不要说车马疲惫。
- 勿嫌风雨频:指不要嫌弃风雨频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这首诗是他在官场失意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官场失意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感慨。诗中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赵蕃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他以枯叶、烂银等意象形容自己的官服和白发,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诗的最后两句,他劝慰友人不要嫌弃车马疲惫和风雨频繁,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读隐逸传,雅意烟霞人:从小阅读隐逸传记,心中向往烟霞般的生活。
- 居官早自缚,半世几没身:早早地被官职束缚,半生几乎被埋没。
- 青衫类枯叶,两鬓如烂银:青色的官服像枯叶,两鬓白发如烂银。
- 人知趋走苦,己重疾病湮:人们知道奔波的辛苦,自己却因疾病而沉沦。
- 归微三径资,尚窃太仓陈:回归时只有微薄的家产,还偷窃了太仓的陈粮。
- 邻里有伏腊,弟兄无越秦:邻里有节日庆典,兄弟间却无往来。
- 况此交友高,而能朝夕亲:何况这样的高洁朋友,能朝夕亲近。
- 君还志远游,所愿犹逡巡:你还有远游的志向,所愿却犹豫不决。
- 我乃叹寡与,未易论苦辛:我只能叹息孤独,不易谈论辛苦。
- 勿道车马乏,勿嫌风雨频:不要说车马疲惫,不要嫌弃风雨频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衫类枯叶”、“两鬓如烂银”,用枯叶和烂银比喻官服和白发,形象生动。
- 对仗:如“邻里有伏腊,弟兄无越秦”,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枯叶:比喻官服破旧,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烂银:比喻白发苍苍,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三径资:比喻微薄的家产,表达对回归生活的无奈。
- 太仓陈:比喻偷窃的陈粮,表达对官场生活的讽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衫类枯叶”比喻的是什么? A. 官服破旧 B. 白发苍苍 C. 微薄的家产 D. 偷窃的陈粮
-
诗中“两鬓如烂银”比喻的是什么? A. 官服破旧 B. 白发苍苍 C. 微薄的家产 D. 偷窃的陈粮
-
诗中“归微三径资”比喻的是什么? A. 官服破旧 B. 白发苍苍 C. 微薄的家产 D. 偷窃的陈粮
-
诗中“尚窃太仓陈”比喻的是什么? A. 官服破旧 B. 白发苍苍 C. 微薄的家产 D. 偷窃的陈粮
答案:1. A 2. B 3. C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寒雨感怀呈斯远三首 其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陶渊明诗集》
- 《王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