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追和东坡,送李公恕入浙韵)》
时间: 2024-12-29 17:43: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追和东坡,送李公恕入浙韵)
作者: 王之道
鼓棹正逢江雪霁,是行应快吴吟。
透云寒日半晴阴。
烟岚凝翠重,霜树溅红深。
案上文书闲展读,圣贤踪迹重寻。
不堪华发故骎骎。
三旌还有分,万事付无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在江面上划船时,正好遇到江雪刚刚停歇,心情愉快地吟唱吴公的诗句。透过云层,寒冷的阳光在半晴半阴的天气中洒落。烟雾缭绕,山色凝重,霜雪覆盖的树木上点缀着深红的色彩。案头的文书随意展开阅读,追寻圣贤的足迹,感慨万千。白发苍苍,心中难免感伤。虽然仍有三面旌旗在旁,但对于万事已经无所谓了。
注释:
- 鼓棹:划船时用的桨。
- 江雪霁:江面上的雪刚停,清新明亮。
- 吴吟:指吴公(吴中之地的诗人)所作的诗句。
- 透云寒日:冬日透过云层的阳光。
- 烟岚:山间的雾气。
- 霜树溅红深:霜雪覆盖的树木上点缀着红色的果实或花朵。
- 文书:文献、书信等。
- 圣贤踪迹:指圣人和贤人的足迹,借以追寻他们的智慧与思想。
- 华发:白发,象征年老。
- 三旌:指三面的旗帜,象征着某种荣誉或身份。
- 万事付无心:对一切事物已无心去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于史料,主要以其词作而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词是王之道追和苏东坡(苏轼)所作的《临江仙》,表达了他对李公恕的送别之情,情景交融,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这首词,字句间蕴含着浓厚的情感与深邃的哲理。开篇“鼓棹正逢江雪霁”,便以生动的景象引入,描绘了划船时的清新气息与宁静的氛围。此时正是冬日雪后,万物复苏,江面如洗,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通过“透云寒日半晴阴”展现自然光影的变化,既有寒冷的气息,也透出一丝温暖,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烟岚凝翠重,霜树溅红深”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冬日山水的美丽与生机,霜树上的红色点缀使得景色更显生动。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隐喻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接下来的两句“案上文书闲展读,圣贤踪迹重寻”,则转向内心的沉思,表现出诗人对历史与智慧的追寻,仿佛在追忆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与诗人,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对自己的启迪与影响。
最后两句“华发故骎骎,三旌还有分,万事付无心”,更是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无奈与淡然。年华已逝,白发苍苍,面对人生的纷扰与世事的无常,诗人选择了超然物外的心态,似乎已将所有的荣华富贵看淡。整首词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词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鼓棹正逢江雪霁:描写划船时的情景,雪后初晴,清新宜人。
- 是行应快吴吟:心情愉快,想起吴公的诗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透云寒日半晴阴:描绘天气变化,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 烟岚凝翠重:描绘山间的雾气,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 霜树溅红深:白霜覆盖的树木上点缀着红色,象征生机与希望。
- 案上文书闲展读:在桌子上随意展开文书,反映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
- 圣贤踪迹重寻:追寻古代贤人的智慧,显示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求。
- 不堪华发故骎骎:感叹岁月流逝,白发苍苍,内心感到无奈。
- 三旌还有分:虽然仍有旗帜在身,但已不在乎这些。
- 万事付无心:对世事已无追求,表现出一种洒脱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岚凝翠重”,将烟雾比作凝重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对仗:词中对称的句式使得内容更加和谐,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赋予它们人性化的情感,增加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哲理,体现了宋代词人追求心灵自由与内心宁静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雪:象征清新与宁静,表现出冬日的美好。
- 寒日: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烟岚:象征迷蒙与朦胧,暗示复杂的人生和情感。
- 霜树:象征生命的顽强与美好,尽管经历寒霜依然闪耀。
- 文书:象征知识与智慧,表现出对文化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鼓棹正逢江雪霁”的意思是: A. 划船时遇到雪
B. 划船时天气晴好
C. 划船时遇到江水
D. 划船时遇到风 -
“案上文书闲展读”中,文书指的是什么? A. 诗词
B. 书信
C. 文献
D. 以上都是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 A. “三旌还有分”
B. “不堪华发故骎骎”
C. “烟岚凝翠重”
D. “透云寒日半晴阴”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临江仙·梅花》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对比王之道的《临江仙》和苏轼的《临江仙》,两者均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王之道更侧重于对友人的送别与岁月流逝的感慨,而苏轼则通过梅花的坚韧与美丽,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两首词在风格与情感上各具特色,体现了宋代词人的丰富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之道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