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样檀心半卷舒。
淡黄衫子衬冰肤。
细看全似那人姝。
枕里芳蕤薰绣被,
酒中余馥溢金壶。
不须频嗅惹罗裾。
白话文翻译:
这位女子半卷的檀心(即檀香木的心材)似乎和她的气质相得益彰。她穿着淡黄的衫子,衬托出她如冰般的肌肤。仔细一看,她的模样就像那位绝美的女子。枕头里香气四溢,仿佛是绣被上散发的芳香;酒中留有的余香如同金壶中溢出的甘甜。无需频频嗅闻,以免惹得她的罗裙飘动。
注释:
- 檀心:檀香木的心材,象征珍贵与美丽。
- 淡黄衫子:泛指色调柔和的衣服,突显女子的温柔气质。
- 冰肤:形容女子肌肤洁白如冰,极具美感。
- 芳蕤:芳香的花蕾或植物,表示芬芳的气息。
- 余馥:酒或其他物品留下的香气。
- 罗裾:罗裙的下摆,暗示女子的优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那人姝”,可能指代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如王嫱或王昭君等,借此来突出诗中女子的绝世姿容。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涯活动于南宋时期,以其风格清新、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细腻观察和感悟。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应陈德公的邀请而作,通过描写女子的美丽与芬芳,折射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诗歌鉴赏:
《浣溪沙(和陈德公酴醿)》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展现了王之道对女性美的独到见解。全词开头通过“檀心”和“淡黄衫子”两句,勾勒出女子的外貌与气质,细腻而生动。尤其是“冰肤”一词,将女子的肌肤比作冰雪,既突出了她的洁白无瑕,也暗示了其清冷的美感。
接下来的两句以“枕里芳蕤”和“酒中余馥”描绘了环境的芬芳,散发着一种温暖而迷人的气息。此时,诗人将注意力转向女子身边的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最后一句“不须频嗅惹罗裾”,则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细腻追求和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淡雅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雅的意象,传达出对美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样檀心半卷舒”:比较温柔的形态,暗示女子的优雅气质。
- “淡黄衫子衬冰肤”:衬托出女子的美丽与清新。
- “细看全似那人姝”:引入典故,强调美的独特性。
- “枕里芳蕤薰绣被”:环境的描写,营造出温馨氛围。
- “酒中余馥溢金壶”:酒香的细腻比喻,富有生活情趣。
- “不须频嗅惹罗裾”:表达淡然,强调内心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肤”比喻女子肌肤,形象生动。
- 对仗:如“淡黄衫子”与“冰肤”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 意象:如“芳蕤”和“余馥”,营造出诗的层次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主题是通过对女性美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传达出一种优雅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檀心:象征珍贵、独特的美。
- 淡黄衫子:柔和的色调,表现温柔气质。
- 冰肤:洁白无瑕,突显美丽。
- 芳蕤:象征生命的芬芳与活力。
- 余馥:暗示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淡黄衫子”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女子的温柔气质
- B. 女子的高贵身份
- C. 女子的财富
- D. 女子的聪明才智
-
诗中提到的“冰肤”意指:
- A. 肌肤的颜色
- B. 女子的性格
- C. 女子的聪慧
- D. 女子的嗓音
-
“不须频嗅惹罗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渴望
- B. 满足
- C. 忧伤
- D. 疲惫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 王之道与李清照的作品都描写了女性的美,但王之道更专注于外在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与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