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製读五代周史》

时间: 2025-01-04 09:13:31

文伯怀明识,英规世所推。

济时陈策画,急用备论思。

隘郭爰增广,烦音亦改为。

温恭非不济,感遇志如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读五代周史
文伯怀明识,英规世所推。
济时陈策画,急用备论思。
隘郭爰增广,烦音亦改为。
温恭非不济,感遇志如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文伯(周文王)具有明智的见识,英明的规矩被世人所推崇。
在关键时刻,他提出了切合时机的策略和规划,急需的事情需要认真思考和讨论。
在狭隘的城郭中增广见识,烦扰的音声也渐渐改变了。
温和恭敬并非没有益处,感慨遇见的志向就是这样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文伯:周文王,周朝的开创者,因其聪明才智而受到推崇。
  • 英规:英明的规矩或法则。
  • 济时:帮助当时的局势,适应时势。
  • 策画:策略和计划。
  • 急用:紧急需要。
  • 隘郭:狭窄的城郭,象征见识的局限。
  • 温恭:温和、恭敬的态度。
  • 非不济:并不是没有帮助。
  • 感遇:感受到的机遇或经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文伯”,即指周文王,他在历史上以智慧著称,因而诗人借用其形象来表达对时势的应对和对策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公元1030年-1108年),字子纯,号瑞溪,北宋时期的诗人,因其学识渊博、诗文俱佳而受到赞誉。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进行抒怀。

创作背景:
本诗是夏竦在阅读五代历史《周史》后的感悟与反思,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智慧的钦佩,以及对当前时局的思考与应对的态度。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周文王的怀念与赞美,反映出作者对智慧和策略的追求。开头两句直接点名周文王,表现出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被推崇的地位,随后转向对时政的思考,强调决策的及时性与深思熟虑。诗中提到“隘郭”,象征着见识的局限,似乎在暗示作者对当今局势的无奈与思考。最后几句则引出“温恭”的重要性,表明在各种局势下,保持温和与恭敬的态度也是一种智慧。整首诗情感饱满,结构严谨,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既有对古人的钦佩,也有对当下的深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伯怀明识:周文王拥有聪明的见识。
  2. 英规世所推:他的规矩被世人所推崇。
  3. 济时陈策画:在关键时刻提出策略与规划。
  4. 急用备论思:紧急的事情需要认真思考与讨论。
  5. 隘郭爰增广:在狭窄的环境中增加见识。
  6. 烦音亦改为:烦扰的声音也会有所改变。
  7. 温恭非不济:温和恭敬的态度并非没有帮助。
  8. 感遇志如兹:感慨自己所遇的志向就是这样的。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文伯怀明识,英规世所推”形成了对称的句式。
  • 比喻:将狭隘的城郭比作局限的见识,形象生动。
  • 反复:强调“温恭”的重要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历史智慧的重要性,以及在复杂多变的时局中,如何保持温和的态度和深思熟虑的决策,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反思和个人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伯:象征智慧与领导力。
  • 隘郭:代表狭隘的见识与局限。
  • 温恭:象征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处世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孔子
    B. 周文王
    C. 刘备

  2. 诗中提到的“隘郭”象征什么?
    A. 广阔的视野
    B. 狭隘的见识
    C. 安全的环境

  3. “温恭非不济”一句表明了什么态度?
    A. 冷漠对待他人
    B. 温和与恭敬的重要性
    C. 绝对的强硬态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卫八处士》 - 白居易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赠卫八处士》: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钦佩与对时局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友谊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杜甫的《登高》:关注于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兴衰,展现出更为悲壮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奉和御製读五代周史》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