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道三年九月宴罢》
时间: 2025-01-04 09:03: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年种德听和銮,露冷林深绽锦团。
金凤花残秋欲半,木犀香远晚初寒。
拟将艾制候朝绂,愧把芦芽易钓竿。
早与君王乞归去,仕途方险战於鞍。
白话文翻译:
在晚年,我种德行,听到和谐的声音,露水冰凉,树林深处绽放着锦团花。
金凤花已残,秋天快要过半,木犀的香气飘散远方,晚风中初寒袭来。
我打算用艾草制作绶带,心里却愧疚于用芦芽替代钓竿。
我早已向君王请求归隐,然而仕途依然险恶,战斗仍需在鞍上进行。
注释:
- 德:品德,指为人处世的道德。
- 和銮:和谐的声音,象征着君主的恩德。
- 锦团:一种花,象征美好和繁盛。
- 金凤花:秋天的花,寓意岁月流逝。
- 木犀:一种香花,寓意美好的回忆。
- 艾:艾草,古代用于驱邪的植物。
- 朝绂:朝服的绶带,象征官职和荣耀。
- 芦芽:指代钓竿,带有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 战於鞍:比喻在仕途上继续拼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铨,字子渊,号孤山,宋代著名诗人,曾任地方官,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其诗风兼具清新和深邃,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融。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胡铨晚年,时值其政治生涯的最后阶段,内心充满对仕途的厌倦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在经历了仕途的风风雨雨后,他渴望回归宁静,享受自然的美好。
诗歌鉴赏:
《乾道三年九月宴罢》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部分描绘了晚年的宁静与和谐,“种德听和銮”体现了诗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追求,营造出一种淡然自若的气氛。接着通过“露冷林深绽锦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蕴含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后半部分,金凤花的凋零与木犀香气的飘散,象征着秋天的来临,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拟将艾制候朝绂”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愧疚,尽管渴望归隐,却仍然牵挂着官场的责任与使命。最后一句“早与君王乞归去”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穿插着对权力与责任的思考,构建出了一幅生动的晚年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年种德听和銮”:晚年时期,修身养性,倾听君主的和谐之音,表现了诗人对道德的重视。
- “露冷林深绽锦团”:描绘深秋的寒露,树林中绽放的花朵,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 “金凤花残秋欲半”:金凤花的凋零,暗示着秋天即将结束,象征着人生的流逝。
- “木犀香远晚初寒”:木犀的香气在初寒的晚风中飘散,唤起诗人对过往的怀念。
- “拟将艾制候朝绂”:打算用艾草制作绶带,体现诗人对仕途的无奈与心中的愧疚。
- “愧把芦芽易钓竿”:将钓竿比作平淡的生活,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责任的愧疚。
- “早与君王乞归去”:早已请求君王让他归隐,表现出诗人对仕途的厌倦。
- “仕途方险战於鞍”:尽管渴望归隐,但仕途的艰险仍让他无法轻言放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金凤花残”比喻人生的短暂。
- 拟人:木犀香气似乎在向人呼唤,增强了诗的情感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一种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不安。诗人在仕途与隐退之间的挣扎,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奈与复杂。
意象分析:
- 德:象征着修身齐家的道德准则。
- 金凤花和木犀:分别象征着短暂的美好与往昔的怀念。
- 艾草与芦芽:分别代表着对官场的责任与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 鞍:暗示着仕途的艰辛与继续奋斗的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胡铨的字是什么?
- A. 子渊
- B. 子昂
- C. 子平
- 诗中提到的香花是?
- A. 金凤花
- B. 桃花
- C. 玫瑰花
- 诗人希望归隐的原因是?
- A. 享受宁静
- B. 政治斗争
- C. 追求财富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胡铨的《乾道三年九月宴罢》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胡铨更多地反映了对政治责任的思考,而陶渊明则强调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