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赵公鼎》

时间: 2025-01-19 15:51:54

以身去国故求死,抗疏犯颜今独难。

阁下特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

一坵孤冢寄琼岛,千古高名屹太山。

天地祗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赵公鼎》
作者: 胡铨 〔宋代〕

以身去国故求死,
抗疏犯颜今独难。
阁下特书三姓在,
海南惟见两翁还。
一坵孤冢寄琼岛,
千古高名屹太山。
天地祗因悭一老,
中原何日复三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为了国家而去,宁愿以身殉国,
但如今面对上级的抗疏,我的处境是多么艰难。
阁下特意在信中提到三位姓氏,
而我在海南只见到两位老翁回来了。
一块孤零零的坟茔埋葬在琼岛,
千古流传的高名就像屹立的太山。
天地只因舍不得一位老人,
中原何时才能再度复兴三关?

注释:

字词注释:

  • 以身去国:以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国家。
  • 抗疏:指不忏悔的上奏或书信,通常表示对上级的抵抗。
  • 三姓:指赵家、李家和张家,暗指当时权势的家族。
  • 海南:指海南岛,诗中提到的地理位置。
  • 孤冢:孤独的坟墓。
  • 琼岛:指海南岛,也象征着孤立。
  • 千古高名:流传千古的伟大声名。
  • 屹太山:高耸如太山,形容声名的显赫。
  • 悭一老:指天地舍不得老者,表达对老人的怀念。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海南”与“孤冢”暗示了历史人物的遭遇与孤独,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铨(约1090-1150年),字子厚,号惭愧,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作多以豪放、悲壮见长,常表现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感怀。

创作背景:
《哭赵公鼎》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分裂的时代,诗人通过悼念赵公鼎,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英雄的哀悼。

诗歌鉴赏:

《哭赵公鼎》是一首充满民族情怀和历史感的诗作。全诗以强烈的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开头两句“以身去国故求死,抗疏犯颜今独难”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矛盾心态:他愿意为国捐躯,但在现实中却无能为力,这种无奈与悲壮的情感贯穿整首诗。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提到阁下的信中提到三位姓氏,与自己在海南所见的两位老翁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历史的断裂与人物的孤独。最后的“千古高名屹太山”,既是对历史英雄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无奈处境的反思。诗人在对历史的缅怀中,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渴望与期待,结尾的“中原何日复三关”更是流露出一种强烈的忧国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以身去国故求死:我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愿意死去。
  • 抗疏犯颜今独难:面对上级的反对,我现在的处境极其艰难。
  • 阁下特书三姓在:阁下在信中特别提到三位显赫的姓氏。
  • 海南惟见两翁还:在海南我只见到两位老者回来了。
  • 一坵孤冢寄琼岛:一块孤零零的坟茔安放在琼岛。
  • 千古高名屹太山:流传千古的伟大声名如高山屹立。
  • 天地祗因悭一老:天地只因不舍得这位老人而感到悲伤。
  • 中原何日复三关:中原何时才能恢复往日的荣光。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通过“屹太山”比喻英雄的声名永存,强调其不朽;“天地祗因悭一老”则赋予天地以人的情感,表达对老人的怀念。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悼念,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盼,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冢:象征着孤独和逝去的历史。
  • 琼岛:代表着远离繁华的孤立环境。
  • 太山:象征着伟大的声名与不朽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海南”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台湾
    B. 海南岛
    C. 四川

  2. “千古高名屹太山”中的“太山”指代什么?
    A. 一座具体的山
    B. 逝去的历史人物
    C. 伟大的声名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历史的感慨。
  • 李白《将进酒》:表现豪情壮志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如杜甫和李白的诗作,虽然风格各异,但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注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胡铨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