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凿池容斛水,垒石效遥岑。
鸟喜如相命,鱼惊忽自沉。
风来生细籁,云度作微阴。
便恐桃源近,无人与共寻。
白话文翻译:
我挖掘一个小池子来容纳水,叠起石头仿效远处的高山。
鸟儿欢快地叫着,似乎是命中注定,鱼儿惊慌地突然沉入水底。
微风吹来,细竹声响起,云层掠过,形成轻微的阴影。
我担心桃源就在附近,却没有人可以一起去寻找。
注释:
- 凿池:挖掘水池。
- 容斛水:容纳斛(量词,约合十斗)水。
- 垒石:堆积石头。
- 效遥岑:效仿遥远的山峰。
- 鸟喜如相命:鸟儿欢快地叫,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样。
- 鱼惊忽自沉:鱼受到惊吓,突然沉入水中。
- 细籁:细竹的声音。
- 云度作微阴:云彩掠过,形成微弱的阴影。
- 桃源:指的是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象征世外桃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国家命运,风格鲜明,常常蕴含对家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游晚年,彼时国家动荡,陆游心中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无奈,诗中流露出对桃源生活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叹。
诗歌鉴赏:
《假山小池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及内心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陆游通过“凿池”和“垒石”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水池的设置和石头的堆叠,似乎在努力营造一个理想的环境,仿佛在追寻一种桃源般的宁静与和谐。
接下来的几句,鸟儿的欢快和鱼儿的惊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自然界的生动与活力。鸟儿的喜悦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美好,而鱼的惊吓则暗示着自然界的脆弱与不安。微风和云影的描写,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一句“便恐桃源近,无人与共寻”,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虽然桃源的美好就在眼前,但却因缺少同伴而无法共享。这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形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和情感的厚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凿池容斛水”:表达了诗人用心构建小池的努力。
- “垒石效遥岑”:通过石头的堆积,营造出远山的意象,暗示对自然的仰慕。
- “鸟喜如相命”:鸟儿欢快的鸣叫似乎是命中注定,表明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 “鱼惊忽自沉”:鱼的突然沉入,反映出自然界的瞬息万变。
- “风来生细籁”:微风拂过,竹子发出细微的声响,带来宁静的氛围。
- “云度作微阴”:云彩的飘过,形成了阴影,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便恐桃源近,无人与共寻”:最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类的欢快与命运相联系,增强情感的深度。
- 拟人:通过“鸟喜”“鱼惊”赋予动物情感,增加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风来生细籁,云度作微阴”,对仗工整,韵律感强。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孤独感和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池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渴望。
- 鸟:代表自由与快乐,传达出自然的生机。
- 鱼:反映出脆弱与不安,暗示现实生活的无常。
- 风与云:构成了自然界的动感,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凿池”指的是什么?
A. 挖掘水池
B. 建造房屋
C. 种植花草
D. 砍伐树木 -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理想与宁静
C. 财富
D. 权力 -
“风来生细籁”的意思是?
A. 风吹过,竹子发出声音
B. 风停了,万物静止
C. 风吹散了云彩
D. 风带来了雨水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理想社会的名篇,与此诗的主题有共鸣。
- 王维《山居秋暝》:描写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作品,风格相近。
诗词对比:
- 陆游与陶渊明的诗歌都表现了对自然与隐居生活的向往,但陆游的诗歌更多地夹杂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而陶渊明则更为理想化,展现的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其桃源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