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巢鸾凤 一九四五年于北碚嘉陵江畔》
时间: 2025-01-04 07:35:43意思解释
换巢鸾凤 一九四五年于北碚嘉陵江畔
原文展示:
月魄惊寒,正江风吹浪,暮霭侵烟。
低徊怜倩影,软语透清欢。
叮咛记取意千般。
怎知而今魂萦梦牵。
关情处,拚几度泪痕衣满。
春晚。芳讯断。
愁见飞花,离恨生箫管。
酒困无眠,依灯填句,苦惹柔肠千转。
曾信相思忒伤神,生来争奈情难遣。
诗中仙,也沉迷醉里香远。
白话文翻译:
明月照着寒冷的夜晚,江风吹起了涟漪,黄昏的烟雾笼罩着大地。我在低徘徊怜惜那娇美的身影,轻声细语中透出我的欢愉。
我叮嘱自己要记住那千般情意,怎知如今的我却魂牵梦萦。
在关怀之处,我已几度泪湿衣衫。春天快要结束,芳讯断绝。
愁苦中看到飞扬的花瓣,离愁别恨像箫管的声音一样响起。
酒醉无眠,依着灯光写下诗句,苦苦纠缠着柔情千回百转。
曾经相信相思是多么伤神,生来却无奈情难自遣。
我在诗中沉醉,迷恋那遥远的香气。
注释:
- 月魄:比喻明月,象征清冷的夜晚。
- 江风:指江边的风,营造出一种轻柔而又凉爽的氛围。
- 泪痕衣满:形容因悲伤而泪水湿透了衣服。
- 飞花:指春天的花瓣飘落,象征离别与愁苦。
- 箫管:乐器,象征悲伤的音乐,表达离愁别恨。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诗中仙”可以理解为沉醉于诗歌和美好事物之中,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诗中提及的相思、离愁等情感,反映了古典诗词常用的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执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绍烈,近代诗人,生于清末,以诗词见长,风格多变,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1945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之际,社会动荡。诗人在北碚嘉陵江边创作此诗,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思考与追忆,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忧虑。
诗歌鉴赏:
《换巢鸾凤》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与离别的深刻体悟。开篇的“月魄惊寒”便引入了清冷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情感基调,接着通过江风的描写,增强了环境的渲染力。诗中“低徊怜倩影”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对爱人的细腻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怜惜。
整首诗情绪层层递进,从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到对现实的感慨,再到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动荡年代对情感的思索。特别是“酒困无眠,依灯填句”的句子,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在孤独与思念中的挣扎,情感饱满而又细腻,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月魄惊寒:引入寒冷的意境,暗示孤独。
- 江风吹浪:描绘自然景象,环境的变化也反映了内心情感。
- 低徊怜倩影:细腻描写,表现对恋人的眷恋。
- 叮咛记取意千般:强调对情感的珍重与铭记。
- 怎知而今魂萦梦牵:对比过去与现在,感叹情感的无奈。
- 泪痕衣满:展现悲伤的深度。
- 春晚芳讯断:春天的结束象征着美好的逝去。
- 愁见飞花:飞花象征离愁。
- 酒困无眠:表达思念的痛苦和孤独。
- 曾信相思忒伤神:反思相思的痛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月魄”,赋予其情感。
- 拟人:江风和飞花被赋予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如“春晚芳讯断”,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爱情的追忆与对离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无奈,体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意象分析: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江风:代表自由与流动的情感。
- 飞花: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
- 酒:象征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魄”指的是? A. 月亮
B. 夜晚的寒冷
C. 江风
答案:A -
“泪痕衣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希望
答案:B -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A. 抗日战争胜利
B. 新中国成立
C. 日本侵华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作品相似,吴绍烈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其更加强调了时代背景下的情感挣扎与无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吴绍烈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