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巢鸾凤 张东园送洋鸡一只赋此报之》
时间: 2025-01-04 09:01: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换巢鸾凤 张东园送洋鸡一只赋此报之
作者:厉鹗 〔清代〕
一讯槎风。有双栖锦羽,携取筠笼。
抱时春屿里,啼处晓波东。
洪桃花下几回逢。乍呼小名,朱朱未通。
瑶窗远,想误却汜人同梦。珍重。
谁乞种。持比汝南,噤㾕神偏耸。
帻染蛮砂,尾捎蜃雨,特地移窠分送。
我已无心舞秋宵,负雏看啄苔阶缝。
凭丹青,唤梅家写伊飞动。
白话文翻译:
这是一则风传的消息。那双栖息的锦羽鸟,被我装在竹笼中。
在春天的小岛上,啼叫声在清晨的波浪东边传来。
在桃花树下,我与它几次相逢。偶尔呼唤它的小名,朱朱却未曾回应。
瑶窗遥远,想必是误了那汜水人同梦。珍重这只鸟。
谁来乞求种子?握着这比汝南的种子,神秘的虫子偏偏在这里爬动。
帽子染上了蛮砂,尾巴带着蜃雨,特意将窝迁走分送。
我已无心在秋夜里舞蹈,只想看着小鸟啄食苔藓的缝隙。
依靠丹青的画笔,呼唤梅家为它描绘飞翔的姿态。
注释:
- 锦羽:指的是羽毛色彩斑斓的鸟。
- 筠笼:指用竹子制作的鸟笼。
- 洪桃花:盛开的桃花,象征春天的美丽。
- 汜:古代水流的名称。
- 朱朱:小鸟的名字,可能寓意娇嫩可爱。
- 帻:帽子。
- 蛮砂:一种偏南方的沙子,可能指异域的风情。
- 蜃雨:蜃是传说中的一种海洋生物,这里可能指代降雨的奇特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中涉及的“朱朱未通”可以理解为鸟儿尚未熟悉环境,象征着初生的生命和成长的过程。“瑶窗远”则可能暗指心灵的距离与情感的遥远,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厉鹗,清代著名诗人,以工整的律诗和丰富的情感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与生命,体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和哲思。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鸟儿的生活,表达了对生命脆弱与美好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鸟儿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开篇“一讯槎风”,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接着用“有双栖锦羽”形象地描绘出鸟儿色彩斑斓的形象,表现了生命的活力与美好。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转向内心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中“洪桃花下几回逢”一语,既是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诗人对鸟儿的珍视与期待,传达出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情感。结尾处“凭丹青,唤梅家写伊飞动”,则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与对生命的赞美,在画中寄托了对小鸟自由飞翔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展现了清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讯槎风:引入诗歌主旨,传达轻盈的气息与音讯。
- 有双栖锦羽:描绘鸟类的美丽,象征生机与活力。
- 抱时春屿里:展现春天的美丽景象,表现自然的魅力。
- 啼处晓波东:描绘鸟鸣声与清晨波浪的和谐,传达出宁静与美好。
- 洪桃花下几回逢:表达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带有怀旧情感。
- 乍呼小名,朱朱未通:表现鸟儿的幼小与无知,暗含成长的隐喻。
- 瑶窗远:传达情感的距离感,寓意思念。
- 我已无心舞秋宵:表现内心的无奈与放弃,反映对过往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锦羽”比喻鸟儿的美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拟人:如“朱朱未通”,赋予鸟儿人性,增加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反映了对成长与变迁的思考,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锦羽:象征生命的美丽与活力。
- 桃花:象征春天与生命的绽放。
- 筠笼:象征对自由的束缚。
- 蜃雨:象征神秘与梦幻的自然现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锦羽”是指什么?
- A. 鸟的羽毛
- B. 花的颜色
- C. 风的声音
- D. 水的波浪
-
“朱朱未通”暗示了什么?
- A. 鸟儿的无知
- B. 鸟儿的美丽
- C. 鸟儿的自由
- D. 鸟儿的孤独
-
诗中“瑶窗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幸福
- B. 思念
- C. 悲伤
- D. 喜悦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鸟鸣涧》- 王维
诗词对比: 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自然的和谐,与《换巢鸾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春江花月夜》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鸟鸣涧》则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静谧与内心的宁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自我追求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艺术与情感》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换巢鸾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