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和元翁重到双涧寺观余兄弟题诗之篇总忘》
时间: 2025-01-01 14:46: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岁和元翁重到双涧寺观余兄弟题诗之篇总忘
素琴声在时能听,
白鸟盟寒久未寻。
眼见野僧垂雪发,
养亲原不顾朱金。
开泉浸稻双涧水,
煨笋充盘春竹林。
安得一廛吾欲老,
君听庄舄病时吟。
白话文翻译:
去年与元翁再次来到双涧寺,观看我兄弟题写的诗篇,竟忘却了它们。
那清秀的琴声时常可以听见,
然而那白鸟的盟誓,寒冬中已久不见。
眼前只见那野僧垂下白发,
他为了养亲,全然不顾荣华富贵。
开泉流淌,浸润着双涧的稻田,
煨笋的香气充盈着春天的竹林。
我何以才能在此安然老去,
希望你能听我在庄舄生病时的吟唱。
注释:
- 素琴:指的是清雅的琴声。
- 白鸟:比喻纯洁、高洁的情感或朋友。
- 垂雪发:形容白发苍苍,表示年老。
- 养亲:指照顾父母。
- 朱金:指财富、名利。
- 开泉浸稻:泉水流淌,滋润稻田。
- 煨笋:指用火煮竹笋,形容春天的美好食物。
- 安得一廛:希望有一个地方安静地老去。
- 庄舄:指的是庄子的病,象征着世事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创作了大量诗歌,风格清新高远,语言简练,注重抒情与风景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与友人在双涧寺相聚时,体现了他对友谊和生活的思考。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亲情和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沉的人生思考相结合,展现了黄庭坚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提到的“素琴声”和“白鸟盟寒”,引发读者对往昔友谊的追忆,似乎在传达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而接下来的“眼见野僧垂雪发”,则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野僧的形象也代表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体现了诗人厌倦世俗名利的心态。
诗中“开泉浸稻双涧水,煨笋充盘春竹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安得一廛吾欲老,君听庄舄病时吟”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在这个宁静的地方安度晚年的愿望,以及在病痛之时渴望得到知音的心情。这种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情感的温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素琴声在时能听:指清新的琴声常在耳旁回响,寓意美好回忆的存在。
- 白鸟盟寒久未寻:象征友谊的白鸟在寒冷的冬天中久未寻觅,暗示人与人之间的疏远。
- 眼见野僧垂雪发:描写一位老僧,表明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养亲原不顾朱金:强调对亲情的重视,表现诗人对名利的淡泊。
- 开泉浸稻双涧水:描绘自然的丰饶,流泉滋润着稻田,寓意生活的富足。
- 煨笋充盘春竹林:春天的竹林中,煨笋的美味象征着自然的恩赐。
- 安得一廛吾欲老:表达了希望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安度晚年的愿望。
- 君听庄舄病时吟:希望朋友能倾听自己在病中吟唱的诗篇,表现了对友谊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鸟”比喻友谊,表达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 对仗:如“开泉浸稻”与“煨笋充盘”,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拟人:如“素琴声在时能听”,使琴声更具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亲情的重视以及对名利的淡泊,展现了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友谊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素琴:象征高雅、清幽的生活情趣。
- 白鸟:象征纯洁的友情和理想。
- 野僧:代表隐逸生活和对世俗的超脱。
- 双涧水:象征自然的滋养与丰饶。
- 春竹林:象征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鸟”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友谊
- C. 时间
- D. 自然
-
填空题:诗中提到“安得一廛吾欲老”,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渴望。
-
判断题:诗中“朱金”指的是诗人对亲情的重视。(对/错)
答案:
- B. 友谊
- 安静的生活
- 错(“朱金”指的是财富,诗人强调的是对名利的淡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强调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黄庭坚更侧重于哲思与人际关系的反思,而王维则更注重山水的静谧与个人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黄庭坚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