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东归》

时间: 2025-01-04 13:01:23

一听游子歌,秋计觉蹉跎。

四海少平地,百川无定波。

共惊年已暮,俱向客中多。

又驾征轮去,东归事若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客东归 于武陵 〔唐代〕 一听游子歌,秋计觉蹉跎。 四海少平地,百川无定波。 共惊年已暮,俱向客中多。 又驾征轮去,东归事若何。

白话文翻译:

一听到游子的歌声,才意识到秋天的计划已经蹉跎。 四海之内少有平静的土地,百川之中波涛不定。 我们都惊讶于年岁已晚,都在异乡漂泊。 又要驾着征轮离去,东归的事情将会如何呢?

注释:

  • 游子歌:指游子思乡的歌声。
  • 秋计:秋天的计划。
  •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计划未能实现。
  • 四海:指天下。
  • 平地:平静的土地,比喻安定的环境。
  • 百川:指众多的河流。
  • 无定波:波涛不定,比喻世事多变。
  • 年已暮:指年岁已老。
  • 客中多:在异乡漂泊的人多。
  • 征轮:指远行的车辆。
  • 东归:指回到东方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游子思乡之情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送别一位即将东归的朋友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关切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送别一位即将东归的朋友时所作,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关切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一听游子歌,秋计觉蹉跎”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对游子歌声的描绘,引出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四海少平地,百川无定波”一句,以自然景象比喻世事的动荡不安,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后两句“共惊年已暮,俱向客中多”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和自己漂泊生涯的共鸣,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听游子歌,秋计觉蹉跎”:诗人听到游子的歌声,意识到秋天的计划已经落空,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计划的未能实现。
  2. “四海少平地,百川无定波”:以四海和百川为喻,形容世事多变,没有安定的地方。
  3. “共惊年已暮,俱向客中多”:表达了诗人对年岁已老的惊讶,以及对漂泊生涯的共鸣。
  4. “又驾征轮去,东归事若何”:诗人关切友人的东归之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表示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四海少平地,百川无定波”中,以四海和百川比喻世事的不安定。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四海少平地,百川无定波”。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旅途的关切。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比喻,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友人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游子歌:象征思乡之情。
  • 秋计:象征计划和希望。
  • 四海:象征天下,世事。
  • 百川:象征变化无常的世事。
  • 年已暮:象征岁月的流逝。
  • 客中多:象征漂泊生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四海少平地”比喻什么? A. 世事多变 B. 土地贫瘠 C. 战争频繁 D. 自然灾害

  2. “秋计觉蹉跎”表达了什么? A. 秋天的丰收 B. 计划的失败 C. 秋天的美景 D. 秋天的寒冷

  3. 诗的最后一句“东归事若何”表达了什么? A. 对东归的期待 B. 对东归的忧虑 C. 对东归的确定 D. 对东归的无所谓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
  • 李白《送友人》:以自然景象比喻友人的旅途,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

诗词对比:

  • 于武陵的《送客东归》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于武陵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武陵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