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

时间: 2025-01-01 13:31:02

卷帘新月上,林影散微茫。

庭草鸣虫近,风灯秋幌凉。

长年惟有病,晚岁苦多伤。

身世竟何就,吾将问蜀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卷帘新月上,林影散微茫。庭草鸣虫近,风灯秋幌凉。长年惟有病,晚岁苦多伤。身世竟何就,吾将问蜀庄。

白话文翻译:

新月升起时我卷起帘子,林中的影子显得模糊不清。庭院中的草丛里虫鸣声近在咫尺,风吹动着秋灯,帘幕透着凉意。长久以来我只与疾病为伴,晚年更是充满了痛苦和悲伤。我的生活究竟成就了什么?我将要向蜀地的庄子请教。

注释:

  • 卷帘:指卷起窗帘。
  • 新月:初升的月亮。
  • 微茫:模糊不清。
  • 庭草:庭院中的草。
  • 鸣虫:鸣叫的昆虫。
  • 风灯:被风吹动的灯。
  • 秋幌:秋天的帘幕。
  • 长年:长时间。
  • 惟有病:只有疾病相伴。
  • 晚岁:晚年。
  • 苦多伤:痛苦和悲伤多。
  • 身世:个人的生活经历。
  • 竟何就:究竟成就了什么。
  • 蜀庄:指庄子,古代哲学家,因其活动地点在蜀地,故称蜀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夜,作者卷起窗帘,看到新月、林影、庭草和鸣虫,感受到秋夜的凉意,从而引发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哲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新月、林影、庭草和鸣虫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中的“长年惟有病,晚岁苦多伤”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长期疾病的无奈和对晚年生活的痛苦感受。最后两句“身世竟何就,吾将问蜀庄”则显示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和对庄子哲学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深层次的思考和对精神寄托的寻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卷帘新月上:卷起窗帘,看到新月升起。
  2. 林影散微茫:林中的影子显得模糊不清。
  3. 庭草鸣虫近:庭院中的草丛里虫鸣声近在咫尺。
  4. 风灯秋幌凉:风吹动着秋灯,帘幕透着凉意。
  5. 长年惟有病:长时间以来只有疾病相伴。
  6. 晚岁苦多伤:晚年更是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7. 身世竟何就:我的生活究竟成就了什么?
  8. 吾将问蜀庄:我将要向蜀地的庄子请教。

修辞手法:

  • 拟人:“风灯秋幌凉”中的“凉”字赋予了风灯和秋幌以人的感觉。
  • 对仗:“长年惟有病,晚岁苦多伤”中的“长年”与“晚岁”,“惟有病”与“苦多伤”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精神寄托的寻求。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哲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月:象征新的开始或希望。
  • 林影:象征模糊不清的未来或心境。
  • 庭草鸣虫:象征生活的细微和平凡。
  • 风灯秋幌:象征秋夜的凉意和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新月”象征什么? A. 新的开始 B. 结束 C. 悲伤 D. 疾病

  2. “长年惟有病,晚岁苦多伤”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满足 C. 痛苦和悲伤 D. 希望

  3. 诗的最后一句“吾将问蜀庄”中的“蜀庄”指的是谁? A. 庄子 B. 孔子 C. 老子 D. 孟子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卷帘》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通过月亮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加侧重于个人的痛苦和哲学的思考,而苏轼的诗则更加宏大和抒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