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东园感》
时间: 2025-01-14 22:08: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东园感
作者:沈谦 〔明代〕
柳稍雪尽,正东风淡迤沱,金芽初绽。
望得春来人又去,空镇翠苔深院。
镜匣微开,帘钩反挂,尽日销香篆。
早梅开了,隔窗鹦鹉惊唤。
教我换取春衣,小衿秃袖,端的谁裁剪。
原是沈腰,今更瘦宝玦频移带眼。
暗想佳人,罗衾昼拥,也自看春懒。
待将书寄,问他眉黛深浅。
白话文翻译
柳树的新芽刚刚露出,雪已经融尽,东风轻轻吹拂,春天的气息初现。望着春天的到来,往日的人却又离去,只剩下翠绿的苔藓在深院中孤独地生长。镜匣微微开启,帘钩反挂,整日里香烟缭绕渐渐消散。早梅已经盛开,窗外的鹦鹉惊叫着打破了宁静。教我换上春装,短衫袖口已经磨损,究竟是谁为我裁剪?原本是沈腰如今更显瘦,宝玦频频在眼前闪动。暗自思念那位佳人,白天独自拥着轻薄的罗衾,也只是在懒散地看春光。想寄书问候她,不知她的眉黛深浅如何。
注释
- 柳稍:柳树的嫩芽。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春天的到来。
- 翠苔:绿色的苔藓,暗示古院的清幽。
- 镜匣:盛放镜子的匣子,象征女子的妆容与美丽。
- 罗衾:轻薄的被子,象征温馨。
- 眉黛:指女子的眉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谦,明代诗人,字子震,号竹溪,出生于明朝中期。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念奴娇 东园感》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佳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念奴娇 东园感》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离别佳人的思念。全诗运用丰富的意象,通过柳树、梅花和鹦鹉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开篇以“柳稍雪尽”引入春天的主题,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空镇翠苔深院”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在意象上,诗人通过“镜匣微开,帘钩反挂”描绘女子的闲适与懒散,表达了对佳人生活状态的思索。接着,诗人以“教我换取春衣,小衿秃袖”自问,流露出对生活和爱情的敏感与在意,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诗人以“待将书寄,问他眉黛深浅”结尾,既表现了对佳人的关心,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与共鸣。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沈谦对自然与情感深刻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稍雪尽:春天来临,雪融化,柳树开始发芽。
- 正东风淡迤沱,金芽初绽:春风轻柔,嫩芽初显,传递春天的气息。
- 望得春来人又去:春天来了,但人却离去,感叹时光流逝。
- 空镇翠苔深院:在深院中,只有翠绿的苔藓,无人陪伴。
- 镜匣微开,帘钩反挂:象征女子的妆容,表现闲适。
- 尽日销香篆:整日香烟散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早梅开了,隔窗鹦鹉惊唤:梅花开放,鹦鹉叫声打破宁静。
- 教我换取春衣,小衿秃袖,端的谁裁剪:思考换春装的细节,流露对佳人的思念。
- 原是沈腰,今更瘦宝玦频移带眼:感叹佳人日渐消瘦,心中更添惆怅。
- 暗想佳人,罗衾昼拥,也自看春懒:独自想念佳人,表现懒散的春日气息。
- 待将书寄,问他眉黛深浅:希望寄书问候,对佳人关心的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柳、梅)比喻人情。
- 拟人:让自然物象(鹦鹉)具有人性化的表现。
- 对仗:如“换取春衣,小衿秃袖”形成工整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映射出人情的流转与思念,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及对佳人深切的思念。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美与新生。
- 春衣: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
-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香。
- 鹦鹉:象征灵动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柳稍雪尽中的“雪尽”指的是?
- A. 雪已经下完
- B. 雪已经融化
- C. 雪还没有下
- D. 雪在纷飞
-
“镜匣微开,帘钩反挂”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女子妆容的准备
- B. 夕阳西下的景象
- C. 春雨绵绵的时光
- D. 人们聚会的热闹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沈谦 vs. 李白:两位诗人都擅长描写自然,但沈谦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李白则表达了豪放的气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